日本陷入恐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直被认为保持沉稳的日本,周四(16日)忽然爆冷,日经225平均指数在受美欧联合救市提振、14日飙升14.15%创下单日最高涨幅纪录后,16日从天堂直坠入地狱,全天收跌1090点,跌幅达11.41%,报8458.0点,创下1987年股市崩盘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华尔街日报》撰文说,投资者再次被轰炸的消极信号来自美国。此前一晚,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9月零售销售月降1.2%,出现3年来最大下降。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摧毁了日本投资者的信心。日本政府赶紧恢复向市场紧急注资的同时,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透露,日本政府将于10月27日当周推出一揽子计划,目的在于帮助经济发展,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紧接着出来表态说,日本股市的暴跌是由于投资者认为美国的救市方案很难长期有效,目前金融市场的困境还要美国更强有力的行动。
金融业受次债影响有限
自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日本金融业受冲击的程度相比较而言,要小得多。只在10月10日爆出日本未上市的中型寿险企业大和生命保险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受本轮金融风暴波及而倒闭的第一家日本金融机构。该公司当前的债务总额达到27亿美元,净债务达1.16亿美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日本金融机构有幸在这次次债危机中受冲击不大,是因为吸取了此前的教训。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曾遭遇过一次类似眼下美国次贷危机的信贷危机,伴随以十多年的经济萧条。经济泡沫破裂后,银行业因参与过多高风险贷款业务而遭受重创。如今,重组过的日本金融业吸取教训,变得比较保守,对每一笔投资都做非常谨慎的评估,介入次债程度较轻。
日本大和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熊谷三丸说:“我们经历了泡沫时期,知道发生过什么。”
出口面临巨大威胁
日本首相麻生在国会上很担心地说:最大的问题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这肯定会对日本的出口产生影响。
刘军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日本经济对美国依存度极大,可以说没有美国就没有日本,美国市场需求减少,实体经济受影响,日本对美国出口肯定受影响。
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尤其是高额的汽车、家电产品,为日本企业挣得许多美元。以依靠出口推动增长的日本经济在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的情况下弱势尽显,半导体、汽车等行业遭受巨大打击,实体经济开始受到影响。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芝公司因为半导体业务低迷致使9月的中报预计将出现300亿日元(约合20.5亿元人民币)的营业赤字。公司专务董事村冈富美雄称:“(半导体存储器)2008年度的价格比上一年度下跌了60%,超过了预想。”
作为出口产业核心,日本汽车业遭受重创。美国新车销售量今年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6.6%,降至17年来的最低水平。丰田汽车9月在美国的新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3%,超过美国市场整体的跌幅,创下了1987年以来的最低销售纪录。丰田汽车公司不得不裁员,到9月底止,丰田通过停招新员工等手段,已经削减了日本国内工厂员工约2000人,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国内员工总数的20%。
日产、本田等日本其他5家汽车公司都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的问题。本田的销量下滑了20%,日产汽车公司销量的减幅也超过了30%。
钢铁业界面向制造业出口的薄板也开始出现积压,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必须要关注需求动向,必要时采取减产措施”。
日本的房地产行业也因全球性信贷紧缩而受到冲击。今年以来日本破产的房地产、建筑相关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
IMF报告本周预测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2008年的增长率为0.7%,2009年为0.5%,将连续两年低于1%。IMF指出,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金融市场相对不是很紧张”,但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日本的出口下降、消费低迷,经济下滑周期可能延长。
日本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投资摩根士丹利,和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公司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亚洲地区业务为代表,家底丰厚的日本金融企业趁华尔街动荡良机正努力扩展海外市场。而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自营企业,都很难得到贷款。
银行们情愿花巨资乘机兼并美国金融机构,也不愿掏钱来救济国内那些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日本财政金融大臣中川昭一在电视节目中愤愤不平地说:“我接到了许多企业贷不到款的报告,我也已经指示金融厅采取对策,对商业银行施加压力,但是这些银行总是以贷款风险高为由搪塞政府”。
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说,日本企业面临如此的困境,却看见日本银行以及其他民间银行和金融证券公司,大举把资金转移到美国,民众心里很不平衡。
庞大的国民金融资产如何解决国内问题,这是日本眼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