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关键问题不解决 债转股政策会大打折扣

作者:石省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6-04 12:15:11

摘要:6月4日,在主题四“《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7》发布”的圆桌论坛上,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指出,债转股的关键问题不解决,其政策推行会大打折扣。

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关键问题不解决 债转股政策会大打折扣

华夏时报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6月3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在北京隆重召开。6月4日,在主题四“《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7》发布”的圆桌论坛上,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指出,债转股的关键问题不解决,其政策推行会大打折扣。

张志刚认为,随着国务院确定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出,等于第二个债转股又冲出江湖,但这次的债转股和90年代末期的债转股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90年代债转股,当时1999年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核心就是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支持国有企业脱困。当时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将近600家企业进行政策性债转股,我把这次债转股叫做报表性重组。”张志刚说。

张志刚指出,90年代末期的债转股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把原来应该作为投资贷款的这部分资金重新又转成股权,债转股本身确实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最主要的是银行端把原来的不良贷款消减下来,而充实了企业的资本金。从1999年到2002年四年的时间,对600家企业平均负债率从75%降到了50%以下且转股之后,一半的企业从亏损转为盈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本次债转股聚焦点,张志刚提出,希望这次的债转股是一个价值重构的过程。所谓价值重构的过程,就是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这两个原则。市场化就是要由金融机构选择有市场发展前景这样的企业进行转股。另外,转股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剥离和市场化的估值。

张志刚透露,信达证券作为这一轮第一家债转股企业,本身也是作为建行转股的财务顾问,参与了整个过程,接下来还要参加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的债转股的业务。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实际上张志刚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要选择什么样的企业转股,受制于该企业是否有市场以及整个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另外,还要考虑转股的债券到底是正常贷款还是不良贷款。“这两个影响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政策推进的深入程度。”张志刚说。

张志刚认为,从目前的债转股情况来看,只是一个债转股的变形,多数转股是名股实贷,签协议转的是股,但是通常约定的那些回购条款。这意味着5年、7年后企业或者是企业的股东、地方国资还要把这块股权买回去。

“银行这样的安排可能也有流动性的考虑,因为它不可能长期持有。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银行能够介入的程度也不高,所以通常是名股实贷。从企业端确实是解决了当前负债率过高的问题,7000亿的转股所对应的20多家大型企业平均负债率大概是76%。跟上一轮债转股来看,现在的情况更为严峻,但是实际的效果能不能达到还有待检验。”张志刚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出现这样的的情况,张志刚认为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转的过程中,企业的过剩产能是不是真的能够剥离和处置?第二,上一轮债转股过程当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真正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当时规定就是阶段性持股,重大事情地方国资说了算。

这次债转成股之后,银行是不是真能发挥股东的作用,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银行对于整个产业界的研究和跟踪目前来看是不足的。另一方面,银行也没有相应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真实地提供可以增值服务这方面的董事监事,对于股权的后续增值很难起到提升作用。

张志刚认为,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转股工作现在是停停走走,但是现在来看,不光是工农中建交这样的大行,连一些股份制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也还在推进工作。

债转股如火如荼进行,张志刚提出自己的担忧。第一,由于有债转股的政策,可能会产生一些债券发行人故意违约来逼迫你转股,这对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影响。第二,银行选择转股当中,到底是选正常贷款转股,还是选不良贷款转股?这涉及到权衡和道德的风险。

“这两者解决不好的话,可能债转股政策的推行可能会大打折扣。”张志刚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