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把RCEP建成“一带一路”上最大的机制化、一体化合作平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8 13:42:4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一带一路”成果闪现,自贸区也在加紧发力中。
5月17日,由商务部研究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专家解读会上,商务部西亚及非洲研究所所长张建平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协定正在继续推进中。
“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已经商签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一些自由贸易协定签得比较早。比如,2005年签订了中国-新加坡自贸区,这些自贸区要与时俱进,进行升级版和第二阶段谈判。此外,还要建设新的自贸区,包括双边的,也包括多边的。其中,在双边自贸区建设方面,我们去年刚刚和格鲁吉亚谈判完成双边自贸协定,今后就是签署和实施的问题了。我们还在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色列、摩尔多瓦和毛里求斯等这些国家进行双边的自贸区商谈。多边经贸协定方面,GCC和中国组织六个石油富国进行自贸协定,目前正在进程当中。多边的自贸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已经覆盖了16个亚太国家,将来要让RCEP、东盟和其他国家联手,把RCEP建成‘一带一路’上最大的机制化、一体化合作平台。”张建平表示。
不过,在张建平看来,小经济体自贸区协定,由于小经济体受益较高,与中方互补性又强,通常会用比较短的时间,比如1-2年迅速解决问题,进入商签实施阶段,比如与智利、巴基斯坦、秘鲁等国。
不过,多边的自贸协定情况稍有些复杂。
“GCC国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资源、能源。在过去的谈判过程当中,他们想进一步发展石化延伸产业链,但从中方角度上来讲,我们的资源较为稀缺,石油的成本要比GCC国家高,如果把石化产品下游市场开放了,有可能对自己产生冲击。不过现在看来,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得比较快。另外,GCC国家在“一带一路”平台上有更综合的诉求,所以双方在新的条件下,可能需要寻求新的契合点和共识,这也需要一些时间。”张建平表示。
而RCEP则更为复杂。
张建平认为,对于RCEP来说,16个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中等收入国家,还有一些自由化程度很低的国家。在RCEP谈判过程当中,中国就得发挥居中者寒喧的作用,既要协调发达经济的高标准,也得协调低标准,进展起来难度确实不小。另外,像日本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他们希望把TPP的规则标准引入到RCEP的谈判过程当中,但是发展中经济体对这些却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这个也需要谈判的磨合。
不过,张建平表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发展规划的支持下,在构筑“一带一路”辐射自贸区网络建设的背景下,把RCEP建成“一带一路”上最大机制化的合作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产业、贸易、投资、金融全面走向一体化,也将成为全球巨型自贸区的一个代表。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