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宝莱坞打败好莱坞,《摔跤吧,爸爸》赢在哪儿?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7 22:22:25

摘要:《摔跤吧,爸爸》打破了很多人对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刻板印象,让很多国人惊觉印度电影其实早已脱离了命运不佳的情侣历经坎坷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叙事方式,开始深度介入社会现实,弘扬普世价值。

宝莱坞打败好莱坞,《摔跤吧,爸爸》赢在哪儿?

赵灵敏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自5月5日在国内上映以来,好评如潮,靠着超高的口碑,在初期排片不佳的情况下,10天票房已过4亿。

《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励志又感人的故事:一个想通过摔跤运动为国争光的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退役后,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无奈妻子一连四胎生下的都是女儿。在偶然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后,马哈维亚顶着世俗的压力训练女儿,通过父亲和女儿两代人的努力,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实现了梦想。《摔跤吧,爸爸》打破了很多人对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刻板印象,让很多国人惊觉印度电影其实早已脱离了命运不佳的情侣历经坎坷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叙事方式,开始深度介入社会现实,弘扬普世价值。

深度介入社会现实

事实上,除了《摔跤吧,爸爸》之外,近年来还有一大波印度影片在市场和口碑方面取得了双赢。在这些片子里,歌舞的分量已经微不足道,无论是控诉种姓制度的《宝莱坞生死恋》、反种族歧视的《我的名字叫可汗》、反思教育体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抗殖民统治的《印度往事》,还是为爱复仇的《未知死亡》,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都在印度式的信仰、家庭、民风、社会生活之上,实现了对自由、公正、平等、女权等全世界共通话题的表达。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宝莱坞就是印度电影,这种看法其实是有偏差的。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印地语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为了和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抗衡,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首字母“B”,把“好莱坞”变成了“宝莱坞”(Bollywood)。印度语言繁多,没有所有人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印地语是第一大语言,约有4亿人使用,主要在北印度,其次为南印度使用的泰卢固语(7400万人)和泰米尔语(6100万人)。而这三大主要语言都有对应的电影拍摄基地。除了使用印地语的宝莱坞,还有位于安得拉邦首府海德拉巴、使用泰卢固语的“托莱坞”,和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使用泰米尔语的“考莱坞”。另外还有两个市场份额较小、用其它南印度语的“莫莱坞”和“桑达坞”,前者位于喀拉拉邦,后者则位于卡纳塔克邦首府,印度著名的软件基地班加罗尔。

不过在这些“坞”里面,宝莱坞的影响力最大。而其实,宝莱坞只占了印度电影年产量的20%左右,并不是以量取胜的,它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一方面和其他“坞”相比,宝莱坞更注重海外市场。宝莱坞电影不仅讲印地语的印度人喜欢看,在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等周边国家,一些海湾阿拉伯国家,尼日利亚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前苏联,大洋洲的斐济、新几内亚等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宝莱坞的电影大量使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手法、体制和元素,同时注意保持印度文化特色,讲好本土故事,打通人类共同的情感。《摔跤吧,爸爸》流畅的叙事手法,所宣扬的女权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不懈奋斗等价值,可以说是全人类通用的。与此同时,它对印度现实的介入程度,对男尊女卑、官僚主义等陋习的揭发,又是非常印度的。在制作体制上,宝莱坞使用和好莱坞一样的“制片人核心制”,找不同的编剧来写剧本,导演只负责拍,没有剪辑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避免一言堂,保留很多人的智慧。在经费安排上,明星片酬只占成本的15%至20%,大部分成本都扎扎实实用到了制作上。

敬业精神vs社会责任感

此外,演员的敬业精神和印度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宝莱坞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摔跤吧,爸爸》中,52岁的阿米尔•汗拒绝使用任何电脑特技和硅胶肌肉服等特效化妆来表现角色不同年龄段的身材变化,“服装道具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为演员,我觉得那样不好。”网上流传着一张阿米尔•汗赤裸上身的对比照片,一边是圆球形肚子、胡子拉碴、满头白发的大叔,一边是精瘦干练八块腹肌的青年,这些全都是他在拍片过程中真实的体重变化。除了外形,阿米尔•汗还与故事原型马哈维亚接触了很久,并学习了当地方言。而且,除了阿米尔•汗之外,这部戏的所有摔跤演员都由印度国家级教练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摔跤训练,就连两名扮演幼年时期女儿的演员都训练了7个月之久。

从2012年开始,阿米尔•汗还主持了电视脱口秀《真相访谈》,通过采访不同阶层印度人的真实故事,大胆曝光印度社会堕胎、儿童性虐待、家庭暴力等种种弊病。而在“儿童性虐待”这一集播出后,印度国会迅速通过一项儿童保护法案,还邀请阿米尔•汗去国会听证。阿米尔•汗的名言是:“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哪一方面还有欠缺。”

正是因为将以上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宝莱坞电影在全世界创造了绝无仅有的打败好莱坞的神话,在印度本土占据了90%以上的票房收入,从而将所向披靡的好莱坞拦在门外。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也让很多人反思中国电影的现状。相比于印度,中国有着更大的人口基数,同样丰富的历史文化,但为什么中国电影在制作成就上却相形见绌?中国有那么多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其中一定不乏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为什么就拍不出《摔跤吧,爸爸》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体育电影呢?网友的评论虽然尖刻,却直指问题的核心:中国根本拍不出《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电影,因为中国女演员演完,得掉一地五官;我们难道指望拍戏5分钟,抠图3个月的小鲜肉、小鲜花们能像演吉塔的演员那样,为了这个角色进行一年每周6天奥运冠军级别的摔跤训练?(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