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增发完成遇股价大跌 皖维高新“活埋”七机构

作者:许金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2 17:26:28

摘要:当天公告完成增发,当天股价便出现大跌。   皖维高新(600063,SH)近日在上交所披露,公司已完成一项再融资计划,包括东海基金、银华基金等在内的7家机构参与并获配了股份。

 增发完成遇股价大跌  皖维高新“活埋”七机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许金民 成都报道

当天公告完成增发,当天股价便出现大跌。

皖维高新(600063,SH)近日在上交所披露,公司已完成一项再融资计划,包括东海基金、银华基金等在内的7家机构参与并获配了股份。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机构诚意满满,给这家上市公司送去了13.02亿元现金,却不幸遭到“活埋”。

原来,5月8日当天皖维高新的股价走势不甚理想,全天大跌近7%,最终收于4.22元/股,而本次增发的发行价高达4.65元/股。

给机构送上这么一项“礼遇”,皖维高新方面回应,主要是市场不好,公司经营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增发募集资金加码主业

皖维高新这次增发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两个项目,全部由子公司蒙维科技负责实施。

其中,“10万吨/年特种聚乙烯醇树脂”是蒙维科技的二期项目,最终产品是10万吨/年特种聚乙烯醇树脂、5.2万吨/年醋酸甲酯。

2010年、2012年,蒙维科技已先后建成了各5万吨/年装置,合计10万吨/年;本次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升至20万吨/年。

“实际产能是25万-26万吨/年,当中有5万-6万吨中间产品(聚醋酸乙烯)会运往广西皖维,用于合成最终产品。”证券事务代表王军透露。

内蒙古到广西路途遥远,皖维高新不惜跨区域、远距离运输,目的是为了让广西皖维“脱困”。

不同于蒙维科技,皖维高新的另一家子公司广西皖维的5万吨/年聚乙烯醇装置采用酒精为原料,而非煤炭;产品质量较高,但成本也非常高。

自2009年被皖维高新收购之后,广西皖维便一路亏损,2016年亏损金额为8523.2万元。

皖维高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广西皖维的生产成本,王军表示:“生物质聚乙烯醇还是有市场的,这种生产工艺比较环保,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广西皖维可以不赚钱,但起码不能再亏损。”

本次增发的另外一个募投项目便是“60万吨/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

按照计划,皖维高新会新建一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用10万吨/年特种聚乙烯醇树脂装置产生的电石渣生产水泥,预计年产量为118万吨,实现废品再利用。由此可见,两个募投项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事实上这也是皖维高新的主业。

资料显示,皖维高新的前身为安徽省维尼纶厂,始建于1969年,是国家“四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目前,公司的主营产品聚乙烯醇最主要的用途便是生产维尼纶,简称“维纶”。

“这也是他们名字的由来。安徽的维尼纶厂叫皖维,四川的叫川维,湖南的叫湘维,山西的便是现在的*ST三维(000755,SZ)。”深圳龙腾资产研究员黄向阳对记者解释道。

募投项目去年已经建成

事实上,皖维高新的这两个募投项目早在去年就已经建成。

在2016年年报中,他们曾透露目前装置处于试运行状态,王军说:“等竣工验收之后便会投产转固。”外界便会产生一种疑惑:既然装置已经建成,为什么还要再融资?

原来,皖维高新这次增发的方案早在2015年8月就已经发布,2016年4月获得核准,当年12月5日拿到批文,时间跨度比较长。

增发批文的有效期为半年,即截至日期为2017年5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直到5月4日他们才办理完股份的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黄向阳指出:“皖维的增发不好做,可能跟他们的募投项目有关;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机构对增发项目会比较挑剔。此前,皖维既不是热门公司,他们的募投项目也不是市场热点。”

询价阶段,公司共收到14位投资者的申购报价单,其中12份为有效报价;最高报价来自兴业财富,报出的价格为4.96元/股;最低报价来自平安大华,报出的价格也是这次增发的发行底价——4.19元/股。

按照价格优先、金额优先、时间优先的基本原则,皖维高新及财务顾问兴业证券最终筛选出了7位。这其中有5家基金公司,分别为东海、银华、鹏华、财通、北信瑞丰;还有2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为兴业财富、安徽中安资本。

中安资本与皖维高新可是颇有些关联。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公司的股东是安徽省投资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皖投铁投,安徽省投资集团现隶属于安徽省国资委。

熟悉皖维高新的投资者应该知道,皖维高新正是安徽省国资委旗下的上市公司。

皖维高新的增发于5月4日完成,直到5月8日晚才发布公告,时机选择让参与增发的机构有点尴尬。

也正是这天,公司的股价突然放弃抵抗,全天低开低走,遭遇大跌,最低摸至4.19元/股,报收4.22元/股,跌幅为6.84%。

简单测算可知,7家参与认购股份的机构已经悉数被套,被套幅度为9.25%,犹如吃到了一个跌停板。

编辑:刘春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