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万字“真言”详解技术规划 吉利“iNTEC”技术品牌的干货都在这里

作者:寇建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2 15:45:17

摘要:按照吉利官方的说法,iNTEC中的“in”代表了智能(Intelligent)、融合(Integration)以及潮流趋势(IN Trend);而“TEC”代表着科技(Technology)。

万字“真言”详解技术规划  吉利“iNTEC”技术品牌的干货都在这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寇建东宁波报道

5月10日,对绝大多数有志于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中国品牌来说,不啻为一个重大的节日——这一天,被国务院设定为了“中国品牌日”。这样的好日子,吉利自然不会错过。是日,投资62亿元、拥有逾万名研发人员的吉利(杭州湾)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也是在这一天,吉利首个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正式发布。

在汽车圈,除了产品品牌,一些老牌公司还分别拥有各自的技术品牌和服务品牌,比如德系三大豪华品牌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宝马的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和奔驰的 4MATIC。随着技术的积累和进步,近些年也有部分自主品牌发布了各自的技术品牌,如奇瑞的ACTECO,便为其发动机品牌。而早在2006年8月,吉利也曾借其首款自主研发的CVVT发动机JL4G18点火下线之际,发布了动力技术品牌G-POWER。“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对吉利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梳理,最终形成了今天的iNTEC品牌。”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说。

按照吉利官方的说法,iNTEC中的“in”代表了智能(Intelligent)、融合(Integration)以及潮流趋势(IN Trend);而“TEC”代表着科技(Technology)。显然,在面向未来,汽车智能化、联网化和电动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吉利新发布的这一技术品牌涵盖了更多与未来相关的领域,细分起来,包括了:G-Power(高效动力技术)、G-Safety(人本安全技术)、G-Pilot(智能驾驶技术)、G-Blue(健康生态技术),以及G-Netlink(智慧互联车行技术)等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模块,并且iNTEC涵盖的技术内容模块将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升级。

_BW_3242_副本.jpg

G-Netlink:面向未来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概念是相对第一空间(居住空间)和第二空间(工作空间)而来,具体则指人们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比如在星巴克喝上一杯咖啡,在电影院看上一部电影,又或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社会学认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在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在增加。因此,必须把提高第三生活空间的质量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点。

具有移动智能属性的汽车,无疑属于第三空间范畴。这正是带来G-Netlink的吉利汽车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李林飞所想要阐述的核心。在5月10日吉利iNTEC技术品牌发布上,李林飞是第一个出场的,尽管不被人熟知,但其从业经历却颇为显赫。据知情人透露,李林飞毕业后即加入一汽-大众奥迪研发团队,在一年前转投至吉利,负责吉利车联网项目。

在李林飞的阐述中,吉利G-Netlink已进入3.0时代,支持这一系统的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领域,吉利将目前最先进的汽车级芯片技术搭载在G-Netlink系统上。除了运用革新性的芯片材料,吉利还就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全新探索。“我们摒弃了传统车载系统芯片性能预留占比小于30%的做法,而尽可能把性能预留占比最大化。当系统不断更迭,应用软件不断增加时依然能够确保车载系统高速运行。”李林飞称,G-Netlink带来的体验“完全可以堪比汽车界的苹果手机”。

在软件领域的亮点则包括:

吉利“智趣一体超级数字座舱”:智能助理、G Oncall、高德地图等功能性应用和伴听智能音乐播放器、闪布即时通讯工具、G-Life等独家娱乐应用;

G-Netlink的高德导航提供终身免费升级服务;

G Oncall的SOS功能(紧急救援服务)的响应时间快于欧盟标准近1分钟;

G-Safety:到2025年实现“没有人因为驾乘新款吉利汽车而导致重伤或死亡”

在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曾提出过一个“双零愿景”,即到2020年在安全方面没有人会因为沃尔沃汽车受伤或死亡;环保方面则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现在,吉利也步沃尔沃的“后尘”,由吉利汽车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刘卫国在发布会上提出了“吉利汽车力争在2025年实现‘没有人因为驾乘新款吉利汽车而导致重伤或死亡’”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卫国和他的团队在技术层面做了四件事:第一,进行实际交通行为和交通事故的深入研究;第二,让汽车安全技术迈向智能化;第三,建立全方位的汽车安全技术体系;第四,快速普及安全新技术。

为了解决实际道路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过去十年中,吉利和国内外多家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合作,研究了数百万公里交通行为数据,五千多例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追尾事故已经占到了车与车碰撞事故的60%以上,因此吉利优先开发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以预防车辆追尾。“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吉利是国内最早进行交通事故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应用到量产车型上的企业之一。”刘卫国称。

3K4A8245.jpg

G-Safety亮点:

六个维度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 “安全识别圈”:以精准的操控、开阔的视野和便捷的操作提供驾驶安全感;包括低速跟车在内的辅助驾驶系统;包括前碰撞预警功能在内的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系统;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被动碰撞安全系统,以及通过G Oncall实现的事故报警救援系统。

?保护车外人员的 “四维立体行人保护系统”:运用图像识别、夜视等技术的行人探测系统;包括“开门预警”功能在内的危险警示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的碰撞规避系统;以及对汽车的保险杠、大灯、发动机罩、前挡风玻璃做的专门设计,以降低车辆对行人的碰撞伤害。

搭载“安全识别圈”2.0版的产品即将上市。

G-Power:2025年后发动机研发技术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

在汽车电动化的未来,还需要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传统发动机吗?至少,吉利汽车动力技术研发工程师沈源给出的答案是,“需要”。

其实,不仅是需要,吉利还计划在2025年后,在发动机研发技术领域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沈源以传统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转换为指标,详解了吉利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规划。

汽车工程师都喜欢谈论热效率,一般来说,一台发动机热效率越高,它转化的机械动力就越多,而其燃油经济性也就越高。1878年奥拓的第一台内燃机热效率仅为14%。经过汽车动力工程师100多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93年开发出了全新的米勒循环,将热效率提升到30%。吉利3.0时代的目标,是通过集成小排量、高压缩比、直喷、增压等核心技术,使热效率提升到40%;4.0时代,将通过深度miller、废气循环系统(EGR)、智能高效燃烧系统及大量7DCT/7DCTH变速器的集成应用,将燃烧效率提升到45%,从而在综合水平上跻身合资品牌一流;到2025年,废热回收、稀薄燃烧等将成为吉利发动机提升的核心技术,使燃烧效率达到甚至超过50%。“在2025年后,我们的发动机研发技术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佼佼者。”

G-Power亮点:

10TD发动机“小心脏,大动力”:吉利在研的下一代高性能小排量发动机10TD排量虽只有1.0L,但动力相当于1.8L自然吸气发动机,各项指标均高于世界十佳发动机水平;

7DCT最高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6.8%:吉利7速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应用了电子自动换挡、静液离合器分离执行机构、电子油泵等传动技术,体积小、重量轻,大大降低能量损失;

排放标准优于“国标”:以尾气中一氧化碳(CO)排放为例,在目前国5标准下,吉利的排放将低于排放标准300mg/km;

即将推出的15TD发动机排放将大大低于国6微粒数量(pn)限值;

NVH方面应用的“黑科技”包括:双质量飞轮、平衡轴系统、静音高压油泵等。并且,发动机DVS试验总时长近20万小时,相当于近23年的时间。

G-Blue:汇集新能源、轻量化和生态净化舱三大核心技术

自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那句“关上车门是北欧,打开车门是北京”的调侃,被广泛传播开来后,吉利就准备在车内空气净化领域做中国的沃尔沃了。“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恐怕不是生活在雾霾之下,就是生活在即将到来的雾霾之中。”5月10日晚,吉利汽车研究院资深工程师赵海澜同样以一句调侃,开始了对吉利G-Blue的介绍。

在2015年广州车展前夕,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进一步加快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目前,吉利已经构建了包括纯电动、油电混动及插电混动在内的三条技术路线,通过模块化、平台化开发,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FE纯电动平台是目前吉利最为高产的新能源纯电动平台,诞生于这一平台的帝豪EV则是吉利进军中高端市场的主力。在2018年FE平台各车型续航里程将提升至400公里,百公里能耗将降至13kwh。

另一款纯电动专属架构PMA平台正在开发中,能够覆盖A0,A,A+三个级别车型,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和动力经济性。PMA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0年投放市场,续航将达到500km。

G-Blue亮点:

下一代PHEV:1.5TD+7DCTH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百公里油耗降仅1.5升。同时,吉利首款GHS系统上插电式混动汽车帝豪PHEV也将上市;

轻量化“三步走”目标:到2017年底,吉利汽车平均将减重3%,到2020年平均减重8%,到2025年平均减重15%;

“生态净化舱”技术:测试结果显示,生态净化舱的高效过滤技术能够在15分钟内,消除99%以上的总挥发性有机物,pm2.5数值能够从5000降低到7微克;

生态净化舱2.0时代:2.0技术包含智能化车内环境管理、婴儿级过敏防护和感官舒适性定制三方面。车内环境管理系统通过捕捉车内CO2的信号,对疲劳驾驶发出警示音和方向盘震动警报,车辆空调系统也将启动,有效降低车内二氧化碳浓度;

车内生命体征智能监测:当发生危险的时候,通过云端进行分析,自动对车主手机进行提醒,同时开启车辆空调通风系统,避免儿童被反锁车内的惨剧发生;

定制化的车内香氛:赋予车辆独特的气味DNA,提升感官舒适度。

G-Pilot:你要的智能驾驶,指日可待

发布iNTEC中G-Pilot的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是最后一个登场的。这位在新浪微博中自称为“一个偏执的工程师”的75后理工男,在5月10日的发布会上,更像是一名IT工程师——至少在介绍G-Pilot背景时引用的一系列形象化的数字时如此。

截止2016年底,我国汽车驾驶人总数达到3.1亿,这相当于每4个国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开车。大数据研究同时显示,2016年全国城市道路,平均车速为23.7公里/小时。以此推算,若平均每人每天开车1小时,则每周中国人的总驾驶里程为514亿2900万公里,这相当于从地球往返太阳171次!而每年中国人的总驾驶时长为1千3百万年,这可以完成4次从猿到人的进化!

“因此,无论是上下班代步、还是出门聚会、或者长途远游,汽车已经越来越深入生活,成为我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胡峥楠话锋一转,“而G-Pilot就是吉利汽车的全智能驾控机器人,你要的智能驾驶,指日可待!”

为了实现智能驾驶,吉利以SAE汽车工程师学会的智能驾驶分级为参考,自2014年起的博瑞车型,吉利制定了未来10年的智能驾驶发展路线,以近中远期规划的智能驾驶平台,满足低中高端车型需求,并预计在2020年后实现高度自动驾驶,2024年后将G-Pilot系统推向新的高度。

G-Pilot亮点:

吉利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2014年,G-Pilot1.0阶段;2018年,G-Pilot2.0阶段;2020年,G-Pilot3.0阶段;2024年,G-Pilot4.0阶段;

G-Pilot1.0阶段:以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为特点,通过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实现车辆加减速控制和危险预警。目前,包括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均已搭载G-Pilot1.0的相关功能。

G-Pilot2.0阶段:将实现车辆纵向和横向的动力学联合控制,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提高车辆对环境的感知精度及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的适用范围,并达到部分自动驾驶的能力。G-Pilot 2.0将真正成为每位吉利车主的行车智能助理。

G-Pilot3.0阶段:下一代高度智能驾驶平台,通过全新的架构设计和硬件平台,逐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在3.0阶段,车辆不仅可以完成当前车道内的行驶任务,还可以完成向临近车道的变道动作,而泊车等操作也无需驾驶员现场监控。

G-Pilot4.0阶段:将真正成为每位车主的全智能司机,达到人车合一的目的。在这个阶段,自动驾驶系统将提供完整的出行服务。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寇建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