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认定高新企业却无税收优惠 打擂者同命相怜

作者:许金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05 20:41:05

摘要: 瑞丰高材的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67.4万元,同比下滑48.68%;业绩不佳源自下游房地产和基建行业低迷,上游原料却在涨价。

认定高新企业却无税收优惠  打擂者同命相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许金民 成都报道

近日,瑞丰高材(300243.SZ)在深交所披露2017年一季报,并宣布将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瑞丰高材无惧繁琐,就在于他们接获一项“利好”:当地税务局突然同意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特有的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期限为两年。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每期期限本应当是三年,为何少了一年?对此,瑞丰高材的董事会秘书赵子阳似有口难言,他仅表示:“我们从2009年开始便一直是高新技术企业,事实上,2012年之后就没有享受过税收优惠政策。”

作为瑞丰高材的竞争对手,日科化学(300214.SZ)更不是滋味,同为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甚至连两年的税收优惠“红包”都未收到。

财税专家马靖昊直言,这种情况比较罕见,涉事单位恐违规。

税务局突然“送温暖”

瑞丰高材的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67.4万元,同比下滑48.68%;业绩不佳源自下游房地产和基建行业低迷,上游原料却在涨价。

以所需丙烯酸丁酯为例,今年一季度,该原料的价格波动区间为8000-12100元/吨,去年同期则为5800-7100元/吨。

因而,生产丙烯酸丁酯的卫星石化(002648.SZ),1-3月便盈利2.92亿元,同比暴增10222.99%。

事实上,仅这467.4万元利润,瑞丰高材亦赚得艰辛。“扣除税收优惠,利润本应当为410.6万元。”赵子阳透露。

他所说的税收优惠,指的是企业所得税优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009年6月,瑞丰高材曾被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及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0937000136”,发证日期是2009年6月12日,有效期3年。

也就是说,从那一年开始,他们便可以按照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不是25%。

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司的影响较为显著。以2009年为例,当年瑞丰高材的净利润为3440.48万元,税收优惠便贡献了403.72万元,占比11.73%。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到期失效后,2012年瑞丰高材申请复审又获得通过;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本该延续,事实却并非如此。

《华夏时报》记者翻阅了该公司2012年以来的年度报告,他们被迫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然而,上个月事情出现戏剧性变化。4月25日,瑞丰高材突然收到沂源县地方税务局通知,该局同意他们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但时间仅限于2016年、2017年。

于是,瑞丰高材还必须对2016年一季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利润调增金额为120.47万元。

涉事税务局恐违规

瑞丰高材收到税收“红包”,让他们的竞争对手感到哑口无言,这家公司便是日科化学。5月4日,当被《华夏时报》记者询问是否知悉上述事宜时,日科化学董事会秘书田志龙坦言“知道”。

日科化学如此关注瑞丰高材,除了竞争关系外,事实上,两家公司还颇有些渊源。

资料显示,日科化学的董事长赵东日曾在瑞丰高材担任过董事,并且是第五大股东;只是,随后他选择了离职,所持股份亦遭回收。

赵东日离开瑞丰高材后,迅速创立了日科化学,同样生产塑料抗冲改性剂,和瑞丰高材打起了擂台。

2011年6月,这位海归博士更指责瑞丰高材侵犯其两项发明专利,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庭,求偿548万元。这场官司直到2013年10月才算了结,不过,两家公司暗地较劲似乎从未停歇。

2015年瑞丰高材曾推出一份再融资方案,决定拓展商业保理业务;有投资者便以此为例,建议日科化学应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一平台;孰料,赵东日回应:“我们坚守日科化学的价值观、使命和战略,不会左右摇摆。六心不定,必定输得干干净净,一个组织不能翻烧饼!”

两家公司之间固然有诸多恩恩怨怨,然而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上,他们可谓同病相怜。

相较于瑞丰高材,日科化学早在2008年便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到期后,他们同样申请过复审并接连获得通过;然而,2013年后便再也没有享受过税收优惠政策。

“刚开始是瑞丰高材那边没有优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就蔓延到我们这里了。”田志龙透露。

最近,他还翻阅了本地一家正在IPO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对方也有类似遭遇,遂怀疑这可能是普遍现象。对此,财税专家马靖昊向《华夏时报》记者明确表示:“不是普遍现象。法律明文规定的事情,不照做就是违规。”

碍于税务局为政府部门,日科化学只能“哑忍”;《华夏时报》记者咨询此事,昌乐县地税局工作人员却说:“不可能吧?他们是不是没交材料?交了材料的话,我们肯定会受理。”

当被告知这种想象已持续数年时,“那就要咨询税收专员了。”上述工作人员补充道。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