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吃空饷”专项清理再次来袭,编制创新改革可有效遏制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28 21:04:39

摘要:据记者了解,4月初至今,山东、云南、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纷纷进行清理整顿,将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防治“吃空饷”规章制度,严密预防惩治“吃空饷”工作机制,建立“吃空饷”问题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吃空饷”专项清理再次来袭,编制创新改革可有效遏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日,有媒体披露了一份《河南省公安厅关于邱海山等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通报称,该省鹿邑县公安局党委原委员、政治处原主任邱海山伙同民警刘萍、鹿邑县人社局公务员管理股原股长张季梅等人,在办理毕业生分配、干部调动、公务员登记和入警申报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其中,邱海山为女儿窜改档案年龄,最终实现其“7岁上警校、10岁当公安、长期领工资”目的。

除此之外,邱海山还通过造假为他的父亲和母亲办理了编制、吃上了空饷,更有甚者,窜改年龄、虚报名字、集体造假的不只有邱海山,整个鹿邑县公安局竟然有130多名民警“吃空饷”,甚至去企业任职,最终造成了“一个部门百余人吃空饷”的局面。

“近期,中央通过巡查和巡视发现,各地‘吃空饷’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从而造成了国家财政流失状况非常严重。”4月27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两年,我国进行了一轮“吃空饷”的清理整顿,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各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清理整顿,同时,此轮专项清理与以往不同,将在个人申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力量,使得清理工作更加彻底。

据记者了解,4月初至今,山东、云南、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纷纷进行清理整顿,将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防治“吃空饷”规章制度,严密预防惩治“吃空饷”工作机制,建立“吃空饷”问题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多地采用信息联动机制

“光拿钱不干事”,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里,“吃空饷”早已不是新闻,如今,各地整治工作再次来袭。

4月21日,云南省专项清理整治“吃空饷”问题工作第一督查组一行7人在省纪委常委、督查组组长李庆元的带领下,对省司法厅机关、省政法干校、省戒毒系统清理“吃空饷”情况进行专项检查;4月13日,河南省人社厅、省委组织部、省编制办、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每月对“吃空饷”情况进行一次清查,全方位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同时,黑龙江也将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防治“吃空饷”规章制度,严密预防惩治“吃空饷”工作机制,建立“吃空饷”问题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的此次清理将建立综合管理部门间的信息联动机制,实现人员编制、人事关系、工资变动等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及时通报“吃空饷”防治工作情况;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吃空饷”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有效遏制“吃空饷”问题反弹和再生。

“其实,针对治理‘吃空饷’,政府部门近年来年年都在发文,但这个顽疾始终难以根治。”竹立家表示,“吃空饷”的形式五花八门,危害性不言而喻,它不光占用了编制,同样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长远来看,更是对于政府廉洁形象的损耗。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年,各种被曝光的“吃空饷”的名头多种多样:比如“旷工饷”,一些人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却连续多年工资照拿不误;“病假饷”,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多头饷”,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冒名饷”,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等等。

“不管是何种形式,其性质都是拿着工资不干活,都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竹立家表示,此轮“吃空饷”的专项清理拥有专业的技术手段,加之各项申报手段也到位了,人员的数量、编制、“吃空饷”的数量都相对透明了。

编制创新改革可有效遏制

“吃空饷”是指采取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行政和事业编制并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这当中折射出的是编制管理的混乱。

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仍以编制管理为核心内容,财政资金对工资、福利、待遇的配给都是跟着编制走的,以编制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一种“编制意识”,无论人员是否在岗、人岗是否分离,焊在机关餐桌上的“铁饭碗”都能照例分饭吃,这直接导致了体制内常见的尸位素餐、人浮于事、甚至“吃空饷”的极端情况。为此,清理“吃空饷”,编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不过,人社部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那么,取消编制后,能否对“吃空饷”进行有效的遏制?

“‘吃空饷’主要跟编制挂钩,因此,要从编制的角度来清理,但此轮地方的专项清理具体要怎么做还不清楚,为此,尚不清楚编制的创新改革能否对‘吃空饷’进行遏制,不过,从逻辑上来讲,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吃空饷’就没有办法钻这个空子了。”4月27日,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何凤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公立医院去编制,最早是深圳市提出来的,也就是取消新建市属医院编制,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并在政府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等。随后,上海、北京等地也陆续出台了这样的制度,目的是既要把医生从体制下解放出来,盘活医生资源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内医疗体系,又能强力助推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

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简单来说,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

就此,竹立家则明确表示,“吃空饷”久治不绝无非就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权力与人际关系作祟;二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编制不透明。为此,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吃空饷”的现象肯定会大幅降低。

责任编辑:王晓慧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