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4300亿资金大博弈:持股还是持币?

作者:郑桂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31 20:56:52

摘要:4300亿资金大博弈:持股还是持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周三股市大跌,股市调整终于来了。同时,周三一日的成交量达到4300亿,创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成交量。此前上证指数从2500点一路上涨到3450点,其间没有出现像样的调整。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期间积累了很多的获利盘和解套盘,股市下跌容易引起“保护胜利果实”的抛盘,场内资金出逃。
    然而获利出逃的资金成为新的场外资金,在观摩股市行情后,若无新的投资方向,则很可能继续杀进场去再次选择持股。正所谓“下跌是为了更好的上涨”。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均表示,股市可能在调整后迎来再次上涨,但整个8月很可能都要在调整中度过。
    随着本轮杀跌,票与钱的博弈似乎出现了微妙变化。新股发行和大小非抛盘都在供应着大量股票,而信贷监管和新增信贷规模下降都将减少能进入股市的流动性,唯一值得乐观的是基金的发行规模还在加速。“应该说引资与融资还能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流动性对行情依旧有支撑作用。”李大霄表示。


新股发行加速
遭遇信贷规模收缩

    股市周三的下跌与银监会表示要保证信贷进入实体经济直接相关。而周四的反弹与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态直接相关。周三收市后,央行网站挂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新闻。
    “从资金链来看,场外能够通过新增流动性供应的资金应该说会有所收缩,虽然说央行表示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银监会则表示监督信贷流向。就算是继续有天量信贷放出来,能进入股市的比例可能有所下降,毕竟监管信贷流向是重点防止资金进入股市、楼市,甚至已经进入股市的资金会由于监管而撤回。同时新增信贷的规模预计也会收缩。”东北证券投资咨询部总经理郭峰对记者分析说。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场外资金就是新基金发行量。“基金仍旧是股票市场的主力军,从目前7月份基金的发行量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尤其是指数基金的发行。”郭峰表示。根据巨灵财经的统计数据,7月份共发行基金14只,其中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发行量达到247.72亿元。
    同时,由于A股涨势良好,国外热钱也跃跃欲试,但这个规模比较难统计。据测算,二季度约有超过1200亿美元热钱涌入中国,超越了2007年一季度732亿美元的历史高点。
    在场外资金规模可能收缩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股票的供应量会明显加大——IPO的审批速度还比较快,新过会的、以前过会的,再加上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新过会的拟上市公司中,还包括国旅、中船重工等大盘股。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内资金的虹吸可能还要加剧。
    除了新股之外,大小非减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吸金”力量。根据巨灵财经数据统计,截至周四,7月份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75.74亿,在6月份60.47亿的成交额上再创新高。“现在大小非的股票卖得很爽啊!”郭峰感叹。


引资融资资金
动态平衡

    国元证券投资咨询总监康洪涛表示,下半年信贷天量增长的格局会改变,市场短期震荡是十分合理的,市场近期急涨急跌,都与资金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资金的投机性,目前的市场是逐利的市场,现在大洗盘大震荡的周期已经来临。但康洪涛更看重震荡带来的短期波段操作机会,他表示股指将在未来2至3周展开牛皮式整理,可能退二进三,但后市依旧能够加速上涨。
    “股市在经历了周三的大跌之后,周四继续高位震荡,应该说短期调整还没有结束。从周四中国建筑、四川成渝两只新股收盘翻红可以看出,投资资金对于新股的追逐还处于狂热状态,新股泡沫依旧,同时对于经济增长恢复的预期也有所透支,最后就是市场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不难得出股市调整并未结束的结论。”郭峰分析说。
    “预计整个8月份,股指可能都将处于一个震荡调整的态势,但后市依然可期,预计四季度还会有上涨行情,那时候针对三季度的GDP发展速度,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将更为乐观。”郭峰补充道。
    李大霄表示,周三的暴跌是由于利空传言——银监会监管信贷流向,以中国建筑大盘股登陆为引子,股市开始杀跌,但周四投资者发现这个利空传言并没有兑现,于是盘内震荡翻红。从中长期来看,股市应该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后市依旧看多。
    从政策面来看,市场仍然有乐观的基础,应该说管理层会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现在基金的仓位较高,他们对后市很有信心。同时大的宏观环境也会越来越回暖。
    “从资金链方面来看,应该说资金并不缺乏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引资和融资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股市涨高就会有资金进出,震荡也就难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