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一汽VS东风 融or隔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4-06 11:29:10

摘要: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不管是目前还是未来,无论人才还是技术,一汽与东风这俩个共和国长子和次子都已经到了互为输血造血的时候。

一汽VS东风  融or隔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4月5日,也是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原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一早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题为《再见》的图片,背景是一汽集团办公大楼,图片下方几行英文的大意为:“长春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安铁成将正式南下,离开工作了33年的一汽,赶赴武汉就任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同一天,原东风系高管邱现东也将入职一汽。

正是这一次调动,让一汽与东风合并重组的猜想再次甚嚣尘上。对此,东风汽车董事长竺延风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否认了目前两家企业合并的可能性。其表示,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只是技术层面,“针对市场讨论的其他问题‘无探讨、无计划’”。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不管是目前还是未来,无论人才还是技术,一汽与东风这俩个共和国长子和次子都已经到了互为输血造血的时候。

人事轮岗

“在金融业、能源行业等央企,内部之间交流早已形成了气候,唯独汽车业一直固步自封,直到两年前的徐竺对调。这次安邱对调,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交流机制。甚至,此次对调更具有风向标意义。”有业内人士表示。有消息称,此次人事换防是竺延风和徐平分别亲自“点将”的结果,目前一汽部分高层已到退休临界点,这也为两大集团融合后的人事安排留下空间。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表示:“广阔的市场不仅足够容纳东风与一汽各自的发展,也需要两家单位进一步加强交流与互动,实现双方更好的发展。”

“东风是从一汽的根上嫁接出来的,两家有特别的亲缘,即便几十年过后,两家企业文化有了较大的差异化,但彼此认同、理解要比无‘血缘’的其他车企容易些。”汽车行业评论员钟师表示。在其看来,东风可以反哺给一汽一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比如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平等合作、利益分享理念,善于与国际伙伴合作和在国内布局等;而一汽则可以向东风输出合资企业发展、管理、营销等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东风和一汽的管理经验得到互补。

从掌门人互换,到高管轮岗,一汽与东风合并的传闻已持续近两年。但在业内人士眼中,这种管理层的流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不能由此臆断二者将合并重组。“对于央企来说,几乎所有行业的央企都经历过高层互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早在2004年就经历了大规模的高层互换,当时国资委的意图是遏制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中组部来说,央企高管互换也是其领导干部异地任职思路的体现。”某国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政府来说,一汽和东风的兼并重组既无政治必要也无市场必要,以一汽、东风目前的发展看,还没影响到当地的就业、税收等大局。”

技术抱团

3月31日,东风首次公布了与一汽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的具体内容。双方建立创新中心目的在于“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三个部分,这是对一个多月前双方首次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的具体解读。

“一汽将与东风联合开展前瞻共性技术中心研究,共担风险,降低成本。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研发资源,突破企业与外部资源合作研究的现有模式。就技术研发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实现1+1>2。”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夏洪表示。按照东风公司公布的内容,与一汽技术合作的主要课题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这一领域,双方的目标是研发出L3以上的智能汽车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平台。

“虽然东风并未公布这一目标完成的时间节点,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的挑战十分巨大。要实现追赶,两大国企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也明显不足,‘抱团取暖’无疑是最佳方式。”有业内人士认为。

据了解,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的研发团队大约有2000人,但目前东风自主品牌的造型开发全部采取外包形式。也就是说,东风的技术团队承担现有产品的开发工作尚且吃力。同时,东风的资金实力也相对薄弱。根据日前东风集团的港股年报,该公司2016年净利润133.5亿元,相比之下,大众2015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3亿元人民币)。与东风相比,一汽算是国内智联汽车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研发初期,国内智能汽车的商品化研发还是一片荒漠,一汽智能汽车研发团队就自行搭建了仿真测试平台、场地验证平台,并自行组织上万公里的适应性试验,修复系统问题百余项。2013年,一汽把驾驶辅助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在了新一代红旗H7高级轿车上,使其具备了智能巡航、紧急制动、偏道预警、防撞预警等智能化功能。“双方在前瞻技术领域的合作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同为央企的属性也会让资源的整合更加顺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

自主补血

正是源于血缘关系,一汽和东风可以关起门来说自家话。可以说,一汽与东风目前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多年着重发展自主品牌一直未有起色,一方面合资品牌占比过高,另一方面迟迟未能推出明星产品。相比央企兄弟长安的全面发力,以及地方企业上汽的实力爆发、广汽的后来居上。

数据显示,2016年一汽集团累计终端销量为314.7万辆,同比增长10.9%,但合资品牌贡献了八成销量,自主板块则显得问题重重。同样,东风汽车2016年共计销售汽车427.67万辆,同比增长10.44%,虽然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13.03%,但仍被合资品牌68%的占比远远落下。相比之下,同属五大汽车集团的长安和北汽,合资品牌占比分别为54%和53%。

从两家最新的财报看,自主品牌的薄弱已成为不得不补的短板。根据东风集团(0489.HK)年报,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东风汽车收入约1224.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3.3%,收入的减少主要来自于东风标志雪铁龙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的下滑。

一汽集团的情况与东风大体相似。3月31日,一汽轿车(000800.SZ)发布2016年年报,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10亿元,同比减少14.83%,净利润亏损9.54亿元。一汽夏利(000927.SZ)在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0.25亿元,同比下降40.50%,净利润同比增长799.23%,主要来源于转让天津一汽丰田15%股权和确认的投资收益。

“据我了解,一汽和东风的合作是动态的,将不断进行整合,不断深化。不仅是技术,未来,双方的发动机、变速器也有望共享。”付于武透露,“一汽和东风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未来跨界协同的时代,将有效资源进行最好的整合,形成拳头力量,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从兄弟到对手,再从对手到联手。相信一汽与东风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如果能发挥出1+1>2的效力,一汽与东风是否会合并为传说中的“中汽”已不重要。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