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合力,信用体系建设将多管齐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3-30 17:29:1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胡长顺喜欢吃豆制品,但是,他已经好多年不再触碰,包括他最爱吃的麻婆豆腐。
“人不守信用,不可与之交往。企业讲信用,首先就是要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比如,大家都希望吃到绿色食品,但实际上很难保证,甚至不乏转基因食品的存在。”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编辑部胡长顺在“2017中国竞信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纳入“十三五”规划,企业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是守信的基本特征。
竞信,即竞相守信,是新形势、新常态、新供给侧改革下的新的意识形态,是在“信用至上”基础上的新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总体态势良好,尤其是在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金融理财等领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我国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呈现领军全球的良好态势。然而,仍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参差不齐现象愈发明显,如网贷行业就因平台同质化严重、问题运营平台数量持续上升、跑路事件频现而成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重灾区”和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很多企业家重视金钱、健康和家庭,但唯独不重视自己所说的话,企业信用存在较大缺失,信用的建设需要主动作为,但更应接受客观检验,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任宋承敏表示,在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信用环境上,企业应从五方面做起,第一要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获得市场的信任;第二主动争取政府的认可;第三拿到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第四让第三方说话,友好合作互动;第五赢得良好的舆论口碑。
就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新媒体中心主任毕俊杰表示,“2017中国竞信论坛”定于6月25日举办,旨为更好地配合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次论坛活动将重点围绕培育和壮大中国民族品牌、民族产业,建树新的发展理念机制展开,更好地践行习主席“三个转变”指示精神,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同时,通过活动本身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新形势下信用在企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加强企业参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共同探讨分析企业竞信,引导企业深度了解在新常态下,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切实做到重信、立信、守信、竞信,培育和规范信用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
据记者了解,为了规范企业信用监督,各地纷纷建立了第三方评价制度,对企业开展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建立规范企业诚信的“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各级行政机关对列入守信“红名单”的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减少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在行政审批工作中,享受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申请财政性资金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
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同时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
责任编辑:王晓慧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