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到底是啥样之土豪家的百年大计
马晓霖 李靖云
沙特国王萨勒曼前不久刚刚访华。作为海湾地区最大的国家,沙特是海湾的最重要经济体,但并不是全部;海湾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但也不是全部。那么海湾到底是什么样呢?2016年,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来到中东四国采访拍摄,对海湾国家有了一些切身体会。从这期专栏起,我们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分四期为大家展示我们眼中的海湾到底是啥样。今天先从海湾最小的国家巴林开始说起,听听中国驻巴林王国大使戚振宏是如何评价这个海湾国家的。
最早开采石油,最早致力于经济多元化
马晓霖:巴林作为海湾地区唯一的一个岛国,它与周边国家究竟有哪些明显不同?
戚振宏:巴林国土面积760多平方公里,由36个岛组成,大致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的面积。但是它小而美、小而富,有特点、有看点。第一,它的区位优势非常独特,位于波斯湾的中部 ,距沙特东部24公里,卡塔尔西部28公里,距中东主要地区的城市也不到1小时的航程,交通位置非常独特便利。第二,我觉得是社会开放包容度高,也可以说是非常开放包容。外国人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很舒适很便利,会有种回家的感觉。第三,法治体系比较健全,应当说环境比较公平。再有一个,它的基础设施比较便利和完善,营商成本比较而言是比较低的,比如说房价,也仅仅相当于迪拜的一半 。
马晓霖:在海湾地区巴林也是最早开发石油的,是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的。经过40多年的开发,到上个世纪70年代它转向了经济多元化。那么现在又过了40年,它经过了这40年的经济多元化,现在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戚振宏:巴林应该是1932年打了海湾的第一口油井,但它同时也是海湾地区石油储量最小的国家。它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致力于经济多元化,我觉得效果是好的,至少大部分实现了它预期的目标。巴林采取经济多元化,我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领导人富有远见,见识早,动手早,效果好,持之以恒。第二也是资源禀赋倒逼机制所致。因为巴林油气资源有限,必然要采取这样的办法。2000年它的油气产业占GDP的40%,现在降到了20%。还有一部分我觉得是没有完全成功的部分,那就是巴林的财政收入目前还过多的倚重油气,大约80%依然来自油气。现在巴林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目前巴林的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2015年增长了4.5%,2016年可能是3%以上。未来巴林还会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就业充分率也应该是海湾地区最好的。
马晓霖:刚才您讲了巴林在发展经济方面中的诸多第一,它还有一个第一,巴林曾经是海湾地区乃至中东地区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金融业非常发达。现在来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及竞争的激烈,过去巴林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逐步被多哈、迪拜、阿布扎比等海湾其他城市取代。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戚振宏:伴随着前些年油价的持续高涨,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了。特别是资源禀赋比较多的国家发展速度更快,像阿联酋、卡塔尔等等。但是他们之间不是一个相互替代的关系。巴林作为地区和国际金融中心,魅力依然不减。现在依然有将近200家国际或地域的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置办事处。金融业占国家GDP的比例仍然将近20% ,影响很大,特别是它与世界其他的金融中心连接度很高。
巴林与中国的合作,一切都可以谈
马晓霖:也就是说巴林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动摇。那么未来结合一带一路,我们打造人民币金融带,巴林是否依然是可依靠的一个支撑点?
戚振宏:是这样。因为巴林有经验,有信誉,有人才,投资也有需求,而且金融中心的服务不仅仅服务巴林当地,还可以向周边扩散和辐射。
马晓霖:除了刚才您介绍的方方面面之外,巴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展经济也有声有色。那么巴林有哪些有国际影响的展会?中国企业参与的状况如何?
戚振宏:2016年是巴林航空展的第四届,效果非常好。有35个国家参加,135家公司参展,3天的观众人数就达到3万人以上,是上届的3倍,签订的合约达到90亿美元。中国的商飞耀莱,已经派代表参加考察,深圳的中集公司签了1000多万美元的合同,主要做旅客廊桥。再者巴林有海湾地区第一条F1赛道,并举行国际赛事,这个影响也是越来越大。还有每年固定的商品秋季展、春季展等等。还有比如说工业展,即便在夏天很炎热的情况下也会举行。巴林与世界的联系沟通比较顺畅,渠道多范围广,它的会展经济有声有色。
马晓霖:看来中国企业不仅来参展,而且还签订了订单,已经卖出了订单,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潜力比较大?
戚振宏:未来潜力非常大。根据巴林海关2015年的统计,尽管石油价格下降很多,但中巴双边贸易额还在扩大。就这么一个小国家,我们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5.7亿美元。巴林出口到中国是3500多万美元,我们的出口是15.7亿美元,实际上我们顺差15亿多美元。我们出口的是电子产品、机械装备,还有一些日用品。巴林向我们的出口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化工产品。所以在巴林举办的各类商品展,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们的产品非常有竞争力,深受海湾地区的喜爱。
马晓霖:我了解到,在这一届的航空展期间,中国和巴林共同举办了一个航空论坛。在论坛上,中巴双方决定要一起携手重塑空中丝绸之路。那么结合一带一路,未来中巴共同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巴林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它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戚振宏:目前中国和巴林之间没有直飞的航班。随着中国企业和游客到巴林越来越多,有些航空公司在考虑先实行包机,测试市场的反应。一旦有市场价值他们就进一步跟上。我记得巴林的海湾航空公司已经同中国的国航、东航、海航进行了接洽。巴林也是欧飞的中转站,如果中国人从这里去非洲或者去欧洲也很便利。
马晓霖:跟卡塔尔相似,中国在巴林也在推进龙城项目。巴林作为岛国有独特性,从这个方面来讲,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的潜力预期是不是能有所保障?
戚振宏:巴林的龙城项目应该是一个集零售和批发于一体的中国商品分拨中心。2015年年底开张以后广受本地区欢迎。当初兴建巴林龙城项目,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巴林内部的消费者,也更多着眼于沙特东部民众。事实也是如此,巴林和沙特之间有法赫德国王大桥,对沙特民众来说,过来非常方便和容易。但因为龙城开张时间不长,他们现在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缺人手;第二个缺商品,很快就卖断了货。原来想看看有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结果销售反响非常积极,供不应求;第三个缺物流公司,大宗商品可以从DHL大的物流公司走,但中小型的物流现在缺乏。总而言之我觉得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
巴林对所有外国来的企业现在基本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实行差别性政策或歧视性待遇。比如龙城项目,原来说需要担保人,现在也没有。我觉得巴林政府非常欢迎中国资本进入,一切都可以谈。
(《解码一带一路》是宁夏卫视创办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节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内容,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涉及的热点尤其是经济与贸易投资热点问题,与世界各国、不同行业的嘉宾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各种讯息的组合、不同观点的交锋,为人们呈现全球化背景下最真实、客观、全面的“一带一路”图景。作者马晓霖为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解码一带一路》栏目主编兼主持人;李靖云为《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执行主编,资深媒体人。)(编辑 严葭淇 主编 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