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消费痛点多 金融机构后生仍需努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3-15 12:58:5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小丫 广州报道
银行卡盗刷事件愈演愈烈,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都可以在手机上搞定,免除了银行排队之苦,这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让"账户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在进行金融消费时的"隐忧";与国际成熟市场保险相比,当前保险价格偏贵,保险代理人的服务能力堪忧。像上面两类金融消费领域的典型性问题值得往这块领域掘金的金融机构们重视。
目前市场上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相关的服务与产品日益向个人生活渗透和扩展。但在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与日俱增。
这些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的痛点问题,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由信息时报社联合挖财旗下的钱堂理财社区共同发布的《金融消费调查报告》显示,金融消费安全性成为9成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该报告通过钱堂理财社区、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互联网渠道,并结合信息时报线下发布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对传统的银行、保险行业,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三大行业进行了调研,总共有近5万余名消费者接受了调查。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系列金融消费的产品痛点集中在银行卡安全性、银行的服务水平以及诸多高高在上的“霸王条款”。其中以信用卡的投诉痛点最多:信用卡乱收费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进行信用卡消费时,"信用卡息费计收规则不透明"、"刷卡次数或额度未达标,收取高额年费"、"溢缴款不计息,取出多存的钱收手续费"名列消费者"吐槽"前三名,占比分别为55.1%、52.3%、50%。
此外,随着国人保险意识增强,保险业多年来传统不思变的模式亦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地:买了承诺高收益的分红险,可是到期分红却甚至不及同期银行定存利息;说好的十年到期,但是等到仔细查看保险合同却发现要想拿回全部保险金要等到60年后……
一方面,保险需求日益强盛,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接受度已过半,有54.6%的消费者曾购买过保险,其中意外险和重疾险买的人最多,占比分别达到56%和47.6%。但是养老险尚未普及,仅有17.6%的消费者购买过养老险。
然而保险业的服务还急需改进。74%的消费者认为,与国外的保险相比,目前国内的保险价格"非常贵"以及"偏贵"。此外,保险代理人的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61.6%的消费者表示"看不懂保险合同条款,业务员也说不清楚",58.3%的消费者认为保险行业的后续服务能力堪忧。
此外,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互联网理财需求大,更青睐低风险互联网理财。有61%的消费者对互联网理财"略有耳闻",并且有85%的消费者尝试过进行互联网理财。其中,吸引消费者去投资互联网理财的主要因素是"便捷"。投资者在进行互联网理财时的关注点已经从"高息"转移到了"安全"。在选择互联网理财平台时,82.1%的投资者认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平台是否在监管备案,具备各类合规经营执照";其次是"银行资金存管"和"是否具备第三方担保"。在选择互联网理财标的时,75.3%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风险尽量小,收益可浮动"的低风险产品。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