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超4万亿元。”2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项俊波介绍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时强调,在保险市场必须遵守保险监管的规矩,就必须承担保险业对社会、对实体经济、对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容不得你挑战监管的底线”。
今年保监会已明确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据项俊波介绍,今年将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从严从实加强监管。
“对个别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且不收敛、不收手的机构,依法依规采取顶格处罚,坚决采取停止新业务、处罚高管人员直至吊销牌照等监管措施,绝不能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在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方面项俊波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苗头和风险累积,坚持抓早控小,坚决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提及险资服务经济发展时,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加快科技与保险结合创新试点,并引导险资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原则,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资金支持力度。
时至今日,险资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范围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力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截止到2016年末,保险资金累计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了4万亿元。
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已十分突出。“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央企、部委都将引入和运用好险资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比如一些省里的政府工作报告,险资入粤、入川,险资入哪里,都当做政府的重要工作。”陈文辉说,这也可以看出险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险资现在已成为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我们现在正在开展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陈文辉说,保险资金是大资金、长期资金,一般是青睐于规模比较大、时间比较长、有比较稳定收益的项目,对于农村的小微企业并不是太感兴趣,“但我们现在推动整个行业在这方面做一些创新,比如利用保险业务协同的优势,一起做,丰富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据了解,这一轮险资运用的改革是从2012年10月份开始的,而当时保监会采取了“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稳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激活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