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中国将雄起,我们却要拒绝这样的迷失!

作者:占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1-30 09:56:07

摘要:由于特朗普上台、美联储加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地区局势的复杂化,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必然面临更大挑战。

鸡年中国将雄起,我们却要拒绝这样的迷失!

金猴辞岁,雄鸡迎新!

关于鸡年,占豪对中国的判断有三个:

一、今年的中国将迎来更大挑战。

由于特朗普上台、美联储加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地区局势的复杂化,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必然面临更大挑战。

二、在进行数年转型升级后,中国开始酝酿进入新的景气上升周期。

虽然,2017年在数据上还不能很好体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果,但趋势正在形成,占豪将现在的格局判断为锅型底,现在我们就处在锅底中央,并且会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渐升高走出锅底。中国经济在内生力量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扛过美联储加息周期,一切都会好起来。

三、2017年将是中国的机遇年、雄起年!

中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陆上,虽然路仍漫漫,但前途光明!对中国来说,正是因为2017年的挑战,也必然给中国带来大的机遇,而在这种机遇面前中国必然会雄起。

中国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美国,来自于特朗普政府和世界越发混乱的局势,但对于蒸蒸日上的中国来说,在占豪看来这些都是机遇。为什么说这些都是中国的机遇年呢?原因有三:

1、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会加速美国的坠落,并促使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中国综合国力和开发潜力亟待爆发,美国对中国的压力最终必然变成中国的动力,美国这个实力比中国强点的“陪练”会加速中国雄起。

3、世界因为特朗普因素而发生更大的变化,这会加速世界重组,对于实力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这绝对是大机遇。

在占豪看来,两年后随着中美彼此找到彼此的位置,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轨道,我们会明显进入新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真正开始的时间就是2017年。

中国在加速雄起,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思想的解放和心态的开放,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面临西方挤压,但我们正在我们自己的地盘取得对他们的优势,并且已开始有反攻架势,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雄起的基础。

关于意识形态,有人会刻意否认,认为意识形态害死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应基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科学、事实。然而,客观的情况是,我们从生下来牙牙学语,父母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到上学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与恶,其实都是基于意识形态,也包括对科学、事实等等的一切认知,其实都与意识形态分不开。因为,意识形态的概念就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没有意识形态,又如何认识事物?

不过,不同的人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原因是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对外界、社会存在的自我认识,它受思维能力、外部环境、接收到的信息(教育、宣传)和由此形成的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在两个人之间如此,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在两个地域间也是如此,因为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在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之间这种意识形态差异就更大了。

意识形态是基于意识的必然,是在人对世界认知过程中能够必然存在的结果,所以否定意识形态是完全错误的。

然而,除了否定意识形态是错误的,更大的错误却是对任何事物“泛意识形态化”。否定意识形态存在本身是明显的错误,因为否定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意识形态,这种不能自洽的逻辑只有缺乏逻辑的人才会奉为圭臬,这一点其实大家都很容易分辨。

否定意识形态的错误容易分辨,但“泛意识形态化”往往是不知不觉的,也是不容易察觉的,哪怕你觉得哪里不对,却依然容易混淆。所谓“泛意识形态化”,就是失去客观、过于主观地对外界的认识,是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来框这个无限的世界。如此一来,人一旦泛意识形态化,往往就会陷入先入为主、固步自封和不辨是非,最终陷入不明的境地。

譬如,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都是对中国有所图的,或者只要对方有所图的都是错的之类的,都是错误的泛意识形态化的结果。正确的态度是,对一切都能以开放的态度去看待,然后用包容、明辨之心择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曾经的中国因为固步自封而陷入了困局,并且因此而不断衰落,到清末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救国而去努力学习西方,直到马列主义进入中国后被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之后才重新找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路。马列主义不都是舶来品吗?为我所用与中华文化结合后,使得中国找到了方向而只用60多年时间即扶摇直上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所以,我们既不能否定意识形态的存在,但更不能陷入固步自封的“泛意识形态化”,这是一定要做到的。否则,一旦人陷入固步自封的思想小圈圈,最终会让自己变成坐井观天之蛙,不同的是井口大小而已。

上述关于意识形态所感,一方面是较长时间以来对网上舆论的观察,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前天转发的题目为《两位母亲分苹果,竟然造就了两个孩子天壤之别的人生!》的文章。在文章后边的留言中,占豪看到了太多的“泛意识形态化”的评论,由此觉得说说比较妥当。

下面,将文章附于下,再摘几个留言,大家来感受一下:

每个人刚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

“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

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母亲推动摇篮的手,既可能推动孩子成才,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孩子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责任编辑 栗泽宇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
占豪
占豪

资深财经、时事评论员,自由撰稿人;2014年和2015年度自媒体百强大人物,自媒体最佳表现大奖,最受中国企业关注自媒体账号;《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黄金游戏》、《货币战争背景 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作者;财经大V频道创始成员。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