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行并非加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07 17:02:1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2月3日,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5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14天和28天期三个品种中标利率分别为2.35%、2.50%和2.65%,均较上次上浮10个基点。同时,上调SLF利率,调整后隔夜、七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3.1%、3.35%和3.7%。
而在节前的1月24日,央行已经上调MLF的中标利率10个基点,这一系列的利率上行引发市场关注。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
针对市场关于“央行加息”的议论,徐忠回应说,传统上讲,“央行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则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些市场人士看到了二者的差别,认为不是“央行加息”。
徐忠进一步解释称,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产生的,也就是说,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自己的量、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切换服务于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徐忠表示,当侧重于量的目标时,价格(中标利率)就会发生变化;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招标规模)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从此次操作看,市场不仅已经适应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在逐步适应中标利率的变化,这为未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