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智能投顾“本土化”之路 业内呼唤“监管科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1-20 18:20:2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智能投顾进入了一个新的风口,成为了‘站在风口的猪’。”1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2017“智能投顾”国际论坛上称,特别是在P2P热潮慢慢消退之后,大量非持牌机构对智能投顾领域非常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十家机构在尝试做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也成为金融圈的“新贵”,然而蜂拥入局的是大量非持牌机构,比如某些财富管理公司、配股公司,科技公司,以及某些互联网金融平台。
在持牌金融机构中,招商银行在App5.0上搭载了“摩羯投顾”、广发证券在“易淘金”品牌下推出了“贝塔牛”、嘉实基金引入蚂蚁金服战略投资“金贝塔”,民生证券也携手“璇玑”开发数字化资产配置系统,越来越多的银行、券商、基金都加入了探索并应用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的“本土化”之路
“在中国券商、基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中,心中一直有一个痛:就是在资产管理领域虽然发展也很快,规模也很大,但中间的通道业务是占了很大比例。而在自主投资、权益投资总体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太平洋证券副总经理张洪斌坦言,经纪业务里面长期是靠比佣金减少这样的恶性竞争,这是行业有所羞愧的。
因此,在宜信财富智能理财业务董事长总经理王福星看来,智能投顾在中国前景广阔,因为中国人群是长尾人群,大部分人都是中产阶层。传统财富管理都是专门给高净值客户做的,但是如何将私人理财专项服务推广至广大投资者,是一个难题。
而智能投顾可以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依靠互联网的量化算法,把以前对高净值客户的专属理财服务以快速、简单、低成本方式提供给所有人,利用移动终端和量化的技术红利,给投资者做一个智能化的、科学化的资产配制。
但张承惠直言,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难题,首先,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够,国外的智能投顾多为被动型,也就是集中于ETF,用算法把ETF在全球进行配置,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只有100多只ETF基金,做的更多是主动智能投顾;其次,中国的大众投资者不成熟,特别是长期投资理念不充分,既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也不愿意承担投资成本;第三,智能投顾需要服务机构具备很强能力,如资产管理和配置能力、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成熟的人工智能模型。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中国老百姓是容易趋同的,如果大家都用某一个智能投顾软件,市场会不会产生一个脑袋思考这样的情况,这样危机会来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惨烈。”
百度副总裁张旭阳认为,在中国的智能投顾,可以先从服务机构投资者开始,首先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决策和支持,智能投顾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大众投资者获得更为平等、透明、公允的财务投资服务,而不是简简单单让市场更多的波动和噪音。他认为,沿着这条道路走的话,在中国会探索出一条更为本土化的智能投顾解决方案。
高科技辅助金融科技的监管
而站在新兴“风口”的智能投顾,在参与主体日益增多,业务种类日趋混杂,相应的监管如何展开?
作为非持牌机构代表,北京资配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林在活动现场回答一位来自监管层的观察者称,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已经建立了一个广义上侦查的很多系统,将来对智能投顾监管是要求在智能投顾客户或者服务端加一个监管的。
“必须以高科技辅助金融科技的监管。”张家林认为,行业应该行动起来与监管方合作探讨管理办法,智能投顾应该向监管方主动汇报,譬如,可考虑在智能投顾系统中,嵌入一个模块儿。该模块向监管端随时发送关于投顾系统的相关信息。监管方可以在察觉系统异样之后立即反应,无需等待事故出现后。模块可由第三方负责开发。
“智能投顾行业端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但现在更希望监管部门或者是行业有其他第三方公司赶紧开发一些监管的科技来管理这些新兴的技术和服务。传统监管模式是不可能监管这些复杂的新兴的系统。”张家林说。
此外,他还透露在未来智能投顾市场爆发的阶段,保险的加入也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基础框架。理由是无论怎么做测试、怎么模拟,肯定还是会造成无意伤害,而这个无意伤害对金融市场可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就是意外险,或者是第三责任险将成为持牌机构向客户提供智能投顾必要机制。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4年6月的资配易是一家从事证券投资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2016年资配易向客户提供的SIAIaaS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10亿元大关。
作为非持牌机构代表,王洪栋补充说希望监管用法律法规为准绳来把控整体风险,其中分为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客户的承受能力风险。前者表现在参数设计和后台控制,还有投委会制度风险控制;后者表现在如何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依靠互联网的量化算法把客户行为、风险收益、刻画出来,进而把客户真正的风险意愿的表达出来。
王洪栋认为这需要动员全社会开放资源,任何一个商业机构来做能力有限,道义也不具备,而监管是最合适做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