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公司债有望井喷 央企将成主角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17 19:03: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在经过漫长的“冰冻期”后,公司债的发行被“解冻”。
7月14日,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园商城)发布公告称,经证监督会批准公司将发行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这批5年期的债券将在上海证交所正式发售。这是10个月以来,公司债首次获得审批后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出于稳妥和防范风险的考虑,去年9月证监会暂停了公司债的申批,公司债的发行自此进入“冬眠期”。豫园商城公司债成为今年被解冻的首只公司债。业界认为,豫园商城公司债的获批具有向市场探路的味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批准而未发行的公司债近40只,总发行规模约在人民币1400亿元,其中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多为著名的中央大型企业。基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业界认为接下来公司债的发行可能会步入一个井喷期,而央企将成为其中的主角。
“解冻”公司债发行
7月14日,豫园商城公告称,“09豫园债”获证监会批准,将分两批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5月17日发行第一批5亿元公司债券,期限为5年。第二期在证监会核准后的24个月内择机发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
记者从豫园商城了解到,该债券的年息约5.59%,个人投资者认购低限为10份。本期公司债券将按年付息,利息每年支付一次,最后一期的利息将随本金一起支付。“发行的债券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豫园商城张敏静告诉记者。
“09豫园债”的发行距最近一次的发行交易已经过去了10个月。上一次上市公司债的发行是在去年9月,当时万科发行了人民币59亿元的交易所公司债。
“其实豫园商城的公司债融资方案很早就提交到相关政府部门了,只是最近才批下来。”海通证券资本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国泰君安分析师陈岚表示,经济形势好转后,公司债的发行解冻是早晚的事。
2007年8月证监会颁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但仅仅实行了一年多时间,公司债的发行便进入了“冬眠期”。自去年9月证监会暂停了公司债的审批。
从豫园商城份的业务范围来看,此次公司债的“解冻”是经过一定的选择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由于“09豫园”的规模不是很大,而且该公司涵盖的行业均与国家扩大内需的领域相一致。
豫园商城是一家集黄金珠宝、餐饮、医药、工艺品、百货、食品、旅游、房地产、金融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陈岚指出,国家现在非常支持医药、消费、旅游和出口企业的发展,而豫园商城股份有多个领域涉及消费品,这与国家支持扩大内需的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有人士表示,“09豫园债”能够成为解冻的第一支债券与该公司郭广昌的背景有一定关系。记者查阅了豫园商城年报后发现,复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100%股权,而郭广昌为复兴国际控股的董事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9月份证监会暂停公司债的审批有着深层的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也让证监会高层为公司债的安全性表示了一定的忧虑。
“能获得证监会批准发行公司债的企业还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多数是上市公司中的实力企业。”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公司债的发债主体是企业,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一旦企业的运营或资金出现问题,而无法偿还到期的公司债,将在社会上引起很不好的影响。
为央企发债“探路”?
“09豫园债”的获批有一定指向意义,公司债的发行可能会加快步骤。而公司债发行进入“冬眠”状态有可能结束。
“应该说这次公司债的获批也有试探索市场的意味,看一下市场的反映如何。”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09豫园债”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公司债发行的市场,而接下来央企则可能成为企业债发行的重要主体。“09豫园债”的解冻更像是在为央企发行公司债而探路。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批准而未发行的公司债近40只,总发行规模约在人民币1400亿元。其中央企的债券则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不乏中国石油300亿元、中国石化(200亿元、中国电信(200亿元)、中国中铁150亿元和大秦铁路135亿元这样著名企业的身影。
“我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和资本市场的活跃,给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市场现在对公司债的反映究竟如何,是不是认可公司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知。”国泰君安高级分析师林朝晖向记者表示。
但公司债的发行有着复杂的程序,能越过最后一道门坎最终上市的远非一般公司可以企及。
“我国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中占的比例太少了,也不活跃。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司债券市场与股市占的比例基本持平,其活跃程度甚至还远大于股市。”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陆世敏表示,各地区先要对申报发行公司债的企业和融资项目进行筛选,在地方发改委批准后再上报国家发改委,最后经过证监会审批后,公司债才能真正面对市场发行。
“由于公司债有非常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举债后不能偿还可能会引起社会纠纷,因此国家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及抵押物的要求非常高。”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说,要平衡好公司债的安全性和融资工具的便利性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使公司债的发行变得非常不易。
“但股权间接融资在我国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公司直接融资所占比例却太小。这也许是国家加大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一个信号。”林朝晖认为。而陆世敏认为,在经济逐渐好转的情况下“松绑”企业债券的发行,不但有利于企业直接融资,也有益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金融创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