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捉妖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08 22:18:51
水皮
最近股市正在上演“捉妖记”,这个妖不是别人,正是万能险。
什么是万能险?
关于万能险,保监会的官方网站上有详细的解释:“万能险是包括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外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
实际上万能险在国外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品种,保障与投资的比例还是相对合理的。但是到了中国,保障部分相当相当的低,而用于投资部分的比例则非常非常高。
万能险如何成妖?
万能险本质上不是保险公司的资金,而是归在理财账户里面的一种集合理财的方式。但正是保险公司用万能险频频举牌,才让这个妖在股市上兴风作浪。搞得有的个股是乌烟罩气,人人自危。
所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看不下去了,抛出了险资“妖精”说,直言这些土豪已经变成了妖精,已经变成了害人精。定义险资是是危险的险,而不是保险的险。
万能险为什么是香饽饽?
万能险作为保险公司经营的一个保险产品,其风险保险公司并不承担,但是这笔钱又记入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换句话来讲,由此举牌引起的权益的分配,包括对被举牌公司的并表收益都会并到保险公司里面去。也就是说,会做大保险公司的资产的基础,从而让保险公司有更大的资金的比例去从事并购和举牌。这也是保险公司乐此不疲,大卖万能险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看到像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传统的保险公司在万能险的开拓上是有限的,但新锐的保险公司因为在传统保障业务上无法跟大企业竞争,那么它们就在这种打擦边球的万能险上大行其道。现在市场上的险资“七大系”其实就是靠万能险把规模做起来的。
以安邦人寿为例,虽然仅靠几款产品,就在兵家必争之地上海、广东、北京等一线主要城市,让保费排名在一年之间发生骤变,从“第三梯队”一下迅速跃至“第一梯队”。
万能险真的万能吗?
根据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寿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为19499 .99亿元,同比增长41.10%;同期,保户的投资款新增交费是10463 .7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这么强劲的增长大部分动力,正是来自于投资理财型的保险,而万能险就是其中的主力品种。
但是,如此迅猛的增速也可能会导致利差损风险的加剧。万能险虽然名字里面有“万能”两个字,但其实就是一种特色的“金融衍生品”。保险公司没有保本保息的承诺,投资风险却是要购买万能险的投资者来承担。
而为了维护高收益,万能险基本上是投向了股市和长期的非标资产。这就造成了期限错配风险,一旦市场有波动,很容易引起流动性的危机。引发管理层的警惕也就不足为奇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