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03 01:04:04
马维辉
11月28日,记者乘坐G615次高铁列车,从北京西站一路向南,出发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过了保定,不经意间往窗外一瞥,发现天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得灰蒙蒙了。
下午4点半,到达石家庄站,随手查了一下“蔚蓝地图”APP上的数据,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为171,中度污染。与此同时,北京还是89,良。翻书包的时候意外在外兜里发现一个口罩,可能是去年采访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时放在里面的,顿时感觉到一阵惊喜。
出了火车站,沿着中华南大街往北走,路边不时缓缓开过一辆蓝色的洒水车,伴随着“真善美的小世界”的MIDI音乐,把甘露洒向大地,抑制了蠢蠢欲动的灰尘。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西三教站的工地外,围着一圈白色的塑料墙,墙内已经停工。大门上张贴着一张A4纸,内容是11月15日发布的重污染天气橙色II级预警公告。A4纸的下面,还有一张更大的通知,内容是关于石家庄市利剑斩污行动的,结合辖区实际,公布了9项措施,落款是南长街道办事处。
工地西边,有一大片空地,紧邻着中华南大街。11月29日,这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尾号都是6、8这样的双数。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今天双号限行。
石家庄这次的利剑斩污行动,力度不可谓不大。让人想起了一个月前,10月28日的一条新闻,原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调任河北,担任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有人猜测,可能正是因为李干杰的到来,使得石家庄市的干部面临考核的压力,所以才有了这次的利剑斩污行动。
想想这个逻辑,多年来都是粗放式的发展,不重视环保,对污染企业姑息迁就。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到了某一个考核的时间节点,为了政绩,不得不下猛药,采取过激手段,结果导致矛盾的爆发。
早有人给石家庄的这次利剑斩污行动挑出了各种毛病——突击治霾、应付考核,一刀切、简单粗暴,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等,的确,既然达标、不达标的都得停产,那么对于企业来讲还要治理污染干什么,反正排放达标了也要停产!
数据显示,从9月到10月,北京、天津、河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都发生了大幅滑坡,北京从10.3%下降到3.9%,天津从8.5%下降到4.3%,河北则从6.5%下降到4.1%,三省市都低于10月份全国6.1%的增速。其中,天津的增速是有数据可查以来16年的最低值。
联想到进入10月以来,京津冀区域频繁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应急响应、工厂限产,有媒体开始断言,环保利剑砍掉的不只是污染,可能也有工业增长。
当然,这些失去的增长,其实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如今的发展放缓,其实正是在为过去的环保失察买单,偿还历史欠账。
有人说,这次石家庄的利剑斩污,可能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到来。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城市会升级到这种“任性”的治霾状态。不过,也有人认为,石家庄或者说河北的情况是不可复制的,毕竟紧邻首都,压力最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