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福接棒,大交通时代提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0-14 23:08:0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调职了,接替了退休的盛光祖的职务,变身成铁路总公司总经理。这个环境,陆东福并不陌生,在2013年铁道部拆分之前,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还是复兴路10号,还是机关办公大楼,陆东福要面对的事情,却已经从铁路相关科技,变成了整个铁路的前途和未来。
好在,陆东福接手的,已经不是那个腐败丛生、铁路拆分、主业低迷的铁路棋局了。就在今年8月,铁路货运实现1%的同比增长,9月继续强劲反弹。
不过,沉重的债务仍然没有解决,铁总的体制仍没有完全放开。最重要的是,身为交通部副部长,陆东福身上,承担着“大交通时代”的重任。
老铁路人
1955年出生的陆东福今年61岁,按照正部级官员65岁退休的惯例,他还有最少4年的黄金时间。
和盛光祖一样,陆东福也是个有着4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铁路人”。他曾经长期在上海铁路局工作,历任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副总经济师、党委副书记、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2000年,升任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2003年7月起,陆东福出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直至10年后铁道部撤销,他成为新成立的国家铁路局首任局长。这期间重叠了铁路发展最快的10年。
陆东福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用12个字表达个人身居铁道部副部长一职的感受: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他称,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任何懈怠与自满。
2006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3年的陆东福开始分管科学技术司。那时,正是中国高铁酝酿并即将一鸣惊人的时候。不过,一位铁路系统内部人士称,陆东福虽然分管科技,但实际上,在刘志军时代,高铁建设、动车制造和技术标准制定基本都是“一言堂”,由刘志军和张曙光说了算,在那种体制和氛围下,分管的副部长和相关司局领导的把关作用相对就弱化了。
从2007年,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以来,铁路就处在一种对速度极度狂热的氛围里。压缩工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各条线都在拼命赶工。结果隐患四伏。
2011年7月23日,由于信号和管理的缺失,导致了温州动车追尾。这是中国高铁发生的第一起严重事故,也是目前为止惟一一起。一周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陆东福却以“全面否定了目前社会舆论对铁路部门的几乎所有质疑”的态度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陆东福为人低调,对铁路的感情非常深,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力挺铁路人。”一位接近铁总的人士称。
任重道远
由于分管科技,在“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该事故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因此,陆东福也受到了记过处分。
当年9月,铁道部党组成员工作重新分工后,陆东福分管的下属单位变更为发展计划司、政策法规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中心、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联系中国地方铁路协会。
“他原来在上海局就有运营经验,后来在铁道部又分管发展计划司,是一个搞运营能力很强的人。对他来说,未来就是要抓铁路建设和运营,国家高层也看到了这一点。”谈起陆东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随着未知的变化,问题接踵而至:钱怎么来,债务怎么还,铁路怎么建……这些都待陆东福去解决。
事实上,铁总成立3年来,负债形势一直不容乐观。9月1日,铁总发布的《中国铁路总公司2016年上半年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铁总净亏损72.95亿元;总收入4163.50亿元,同比减少3.47%。截至2016年上半年,铁总负债达4.21万亿元,同比增加9.06%,较去年年底,也增加0.35万亿元。
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看来,未来,陆东福的主要任务必然还是要解决中铁总的负债问题。
对于铁道部债务问题,陆东福曾经表示,铁路快速发展形成的债务,相对应的是大批新铁路资产,从资产形态来看,这是一块优质资产。“负债中有一部分,未来应当由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和收益来偿还,而有一部分本身就是公益性建设、国土开发项目、扶贫项目,这些将通过适当的政府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陆东福认为,这样反而利于分清铁路公益性和经营性的一面。
面对民资入铁,陆东福也是态度明朗。早在2005年,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陆东福就表示,铁路运输十分紧张,“真诚欢迎各类投资者参与中国铁路建设。”而在今年召开的国家铁路局工作会议上,陆东福就表示,2016年国家铁路局将继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进铁路互联互通和“走出去”重点项目……积极参与铁路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协调推进我国主导项目,为铁路“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这也将是铁总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陆东福调任铁总总经理,更重要的或是推动大交通时代的来临。
“整合交通的大部门体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家站在大交通的高度,通盘考虑、合理构建多元协调的交通体系,宏观战略性地调配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资源,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破交通割据体制,让交通系统‘互通’。”铁道部经济规划院前院长牛宗润表示。
不过,大交通时代却并没有随着大交通部的组建而迅速发展。尽管国家铁路局身负政府职能,不过,铁路的规划、建设,基本都是由铁总负责。铁路的中长期规划,也是听从国务院的安排和发改委的批示,并不直接经过交通部。这和此前大交通部设想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统筹发展并不一致。
不过,在时任交通部副部长、国家铁路局局长的陆东福主政时代,铁路统筹入“大交通”的时代,或将加速到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