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冰库”中侥幸生存的跨境电商

作者:曾淑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8-26 17:36:12

摘要:海关新政冲击下,跨境电商要活下去,必须壮大海外货源组织和整合供应链能力,完善物流清关流程管控能力,同时具备利用新媒体打造爆款的能力。

“冰库”中侥幸生存的跨境电商

两年前,跨境电商在海淘大潮下应运而生;两年后,遭受海关新政的冲击,跨境电商开始面临艰难时世。而作为国内跨境电商的龙头,深圳前海跨境电商产业链集聚虽已初见成效,但其中的企业同样面临海关新政后的严峻考验。

关系理顺了,钱也烧完了

不管独角兽型的大电商,还是普通的创业型电商,涉足这一竞争残酷的领域,想经营好都非易事。地处深圳前海保税区的十三洋行总经理Michael接受《CM华夏理财》记者采访时坦承,“十三洋行从创立到现在走了不少弯路。”

十三洋行创立于2015年初,是一家主要进口销售食品和母婴用品的跨境电商平台,在深圳前海拥有自己的保税仓。发展之初,十三洋行公司投入巨大人力和技术资源,先后开发了跨境电商平台(APP、PC、平板)、阳光通关平台、跨境电商保税仓备货模式的仓储管理平台和B2B/B2C分销平台。这种大而全的策略导致战线拉得太长,以致公司发展非常缓慢,虽然入行早,却失去了先机。目前,一线供应商在全球的代理部署早已成型,十三洋行要介入非常困难,很难得到品牌商的全力支持,每个品类的SKU(库存量单位)很少。

不仅企业间竞争激烈,更有很大政策风险。由于跨境电商是新生事物,国家政策颁布后,企业与执行层面的相关政府机构一时无所适从,各方都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边试验边立规则。

“我们的团队往往在等上面指示后再进行下一步,因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修正,相关平台才慢慢完善。坦白讲,平台搭好了,关系理顺了,钱也差不多烧完了。”回忆企业成长过程,Michael感慨很多。

新政熔断,九死一生

对于跨境电商群体来说,2016年4月8日开始的海关新政,可谓是一道生死大关。

这次海关新政主要是两份正面清单,它限制大量原有商品的进口,且清单上允许的商品内涵尚不明确,实际操作更需要具体细则。海关规定,4月8日起所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均“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其中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在此之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行邮税征收,应缴税额不足50元的则免于征收。新政出台后,意味着跨境电商“免税”进口时代正式结束。算下来,绝大多数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包括母婴、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原先不需缴纳消费税的商品),从免税变为要缴纳购物总价最少11.9%最高47%(比如需缴纳消费税的美妆类化妆品)的税。

4月8日这一天,因此也成为跨境电商们黑色的一天,整个行业迎来大规模“熔断”的悲催局面。那些不具竞争力的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进口跨境电商发出悲鸣:“我们可能都撑不过一个月,这回真的要死了!”

Michael至今心有余悸,他说:“4月8日后,公司业务几乎停滞了1个半月,海关平台锁死,我们无法接单清关。正面清单公布后,之前已经备案的货品全部要重新备案,而且进度异常缓慢,不能进货不能出货,令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新政对于十三洋行这样的企业影响巨大,但冲击过后,他们的业绩恢复得很快。

一样新政,两般感受

海关新政引发的洗牌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给那些不同商业模式的跨境电商提供了赶超机会。

一位在前海自贸区工作的跨境电商管理人员向《CM华夏理财》记者表示:“税收本身就不应该是企业最大的赢利点,建议企业还是应该在境外选品、营销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多下功夫。新政的实施会增加进口电商企业运营成本,比如免税额的取消会增加企业的税收成

本,2000元与20000元的限购规定会增加企业的操作成本。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有资金实力、有好的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出色的企业才能

不惧调整,甚至会借势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观点也在UCloud发布的《创业与互联网研究白皮书》中得到印证。这份白皮书认为,跨境电商的创业公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力:强大的海外商品组织和货源整合供应链能力;低成本获取流量,打造小众爆品的能力;良好的物流清关流程管控能力。

同样是海关新政,对不同商业模式的跨境电商影响却迥异。具体而言,对保税区直邮模式为主的企业是大利空,对做海外直邮业务的跨境电商却是利好。保税区直邮是先从海外大批量运至保税区存放,当购买发生时再及时清关发货,到货时效快。而海外直邮是从海外直接代顾客采购,通过快递发货,清关入境的消费形式,不存在货物积压。

不同于十三洋行的国内保税区直邮,中澳优选电商平台采用澳洲本地直邮的方式,商品覆盖牛奶、牛肉、生鲜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品类。中澳优选运营负责人兰生在接受《CM华夏理财》记者采访时强调“: 我们不是一个纯粹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售卖产品的同时也对产品进行深度的研究,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撰写相应的使用感受。”

如果说小红书是源于消费的评论,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了一条满足消费需求的渠道;那么,中澳优选则是反向地先去了解产品,发掘适合于消费者的产品,总结优点,通过独有媒体渠道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进而达到从产品经理—产品推广—产品销售的一站式服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