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打造“惠民通”特色品牌 全面提升惠民金融服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十八大以来,民生工程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幸福梦”的总结,再次把民生工程推向了社会发展的前端。北京银行紧抓机遇,践行社会责任,以大力支持惠民金融服务为主导的金融品牌“惠民通”应运而生,成为首家通过设立品牌倡导金融服务民生理念的金融机构。近日,北京银行凭借在承担社会责任、改善社会民生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最佳民生金融奖”。
据悉,“惠民通”品牌下设社保通、医疗通、公共通、财政通、教育通、安居通、工会通七个子品牌,涵盖了北京银行在社会保障、百姓公共事务、医疗卫生、财政业务、教育助学、保障房建设支持以及工会业务等领域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金融服务。
北京银行力求实现以理念带领品牌发展,以品牌推动惠民服务,以惠民践行社会责任,以更加丰富的产品将“惠民通”品牌传递覆盖到更多客户人群,全面诠释北京银行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惠民金融服务理念。
践行社会责任
力推七大惠民通
社保通、医疗通、公共通、财政通、教育通、安居通、工会通,七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子品牌,犹如七色彩带汇聚成虹,成就了北京银行惠民金融的金字招牌——惠民通。
社保通
早在2001年,北京银行独家承办北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储和结算业务,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建设社会保障卡服务。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一代社保卡1700余万张,二代金融社保IC卡30万张,为广大市民持卡就医提供了便捷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高效金融服务方案。
医疗通
京医通卡是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发行的一张实名制IC就诊卡。该卡不仅可以在医院作为就诊卡使用,同时还具有小额支付的功能,非常适合北京的非医保患者和外地患者。
过去外地患者来京就医时,通常都需要办理一张该院的就诊卡,且各家医院的就诊卡不能通用。因此,患者每跑一家医院就需要办理一张就诊卡。而医通卡在开通了该系统的医院都可以实现通用,无需再重复办理就诊卡。
截至目前,“京医通”已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同仁医院、西苑医院等24家医院上线,累计发卡突破559万张,帮助患者实现跨院诊疗结算一卡通。
“北京通·京医通”项目的实施上线,不仅给北京地区医疗环境带来极大改善,也让北京银行在北京市医疗卫生领域塑造了更加优质的形象。
财政通
在北京市率先建成先进的财政业务系统,为数百家预算单位提供金融服务,代理财政支付业务市场占比50%以上,排名各家商业银行之首;除代理北京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外,北京银行还积极配合北京市政府、北京市财政局开展地方债及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等重要工作,切实支持首都经济发展。
2014年8月11日,北京银行成功中标2014-2016年北京市政府债券主承销商,成为八家主承销商之一。此外,作为中标北京公务卡业务的银行之一,北京银行积极支持北京市公务卡制度改革,为预算单位和持卡人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位居北京市第一。
公共通
为进一步整合零售业务缴费渠道和品种,北京银行2013年正式推出了易缴费市民综合缴费服务品牌,并建立了七大渠道八大品种体系,通过缴费通、电视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缴费终端、营业网点七大渠道,实现燃气费、电费、水费、电话费、手机费、有线电视费、宽带费、供暖费的综合受理,力争使百姓能够全面便捷安全办理各类生活缴费业务,使百姓的日常生活缴费能够省心。
自2005年起,北京银行就独家开办了北京市燃气IC卡充值业务,目前可在北京银行购买燃气的燃气卡表用户近150万户,燃气卡交易总量近1000万笔。此外,北京银行自2008年开始与北京市排水集团开展排水金融合作,通过信贷、投行等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首都污水处理产品发展,支持推进北京城市水资源再生。
教育通
自2005年起,北京银行就支持设立了“紫禁杯”教育奖励基金,助力教师队伍建设,且独家中标成为北京市属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逾7万笔,发放贷款金额近4亿元,惠及北京市40多所高校的学子。支持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成13家大学院校校园卡建设工程。
安居通
北京银行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委托收款及公积金信用卡等业务;让百姓充分体验到了公积金“存”、“取”、“查”、“贷”的快捷和便利;支持开发公租房选房系统,为公租房项目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
工会通
2009年,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发放工会互助卡。该卡对北京市总工会全体会员免费发放,采用实名制,人手一张。
除具备北京银行现有借记卡全部功能外,还包括身份识别、购买生活必需品、互助保险、福利金发放、特惠商户刷卡消费折扣服务等特色服务功能。目前,发卡量已达410万张,为民众提供了游园、健身、体检、优惠购书、法律咨询等多种便利。
实现互联互通
京医通应运而生
2011年,为配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要求,北京银行建立了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北京市社保卡承建单位,北京银行借鉴社保卡成功发放经验,联合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共同发起建设“北京通·京医通”项目。
该项目旨在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患者一院一卡、跨院多卡的困扰,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据记者采访了解,该项目在系统架构、安全体系建设以及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全面比照北京市社保系统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医院间采取专线连接,引入数字安全认证体系。
项目一期以一张实名制就诊卡——京医通卡为载体,面向非北京市医保患者发放,搭载跨院结算、电子账户、挂失解挂等便民服务功能,可逐步替代原来各医院自行发放的各类诊疗卡,做到统一样式、统一功能、统一服务,实现医院间跨院无现金结算。
“北京通·京医通”项目在医院端发卡,非北京市医保患者在任意一家京医通上线医院办理一张实名制京医通卡,即可在全部京医通上线医院的窗口,医生工作站,医技科室,自助机具上实现储值、挂号、缴费、查询、打印报告单等功能。卡片支持现金和银联借记卡两种方式充值,不与特定银行卡绑定,方便患者使用。
项目自2012年4月起正式对公众发卡,覆盖了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妇产医院、朝阳医院、中医医院、世纪坛医院、回龙观医院、佑安医院、安贞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4家三甲医院31个院部,实现了“医院诊疗卡统一、医院网络统一、系统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运维服务统一”。
2015年4月,项目响应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试点北京市社保卡在京医通系统应用并开通京医通微信公众账号,北京市医保患者持社保卡可在京医通上线医院实现人工窗口、自助机具、医生工作站实时费用分解扣费,同时患者还可通过手机微信实现微信端挂号、预约挂号、缴费、微信绑定社保卡、通过微信支付为京医通卡及社保卡储值、退费等功能,使全部就诊人群享受相同的诊疗流程的同时,将京医通服务延伸至移动终端,使患者就诊体验更加轻松、便捷。
目前,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试点工作已经正式结束,根据北京市医管局2016年工作安排,年内全部市属三甲医院将参考世纪坛模式,通过京医通线上平台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工作。
此外,“北京通·京医通”项目已开通96102呼叫热线,实时解答患者用卡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专门的资金清算中心、卡片管理中心,使项目后勤保障更加完善。并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使用、提升患者体验。
足不出户轻松约号
北京通·京医通纳入规划
2015年12月,项目为配合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卫计委在全市发放北京通卡的相关要求,将原京医通卡正式更名北京通·京医通卡继续在全市面向1000万临时就诊人群发放,北京通·京医通标准被正式写入北京通规范,纳入北京市医疗卫生系统未来建设规划。
同时,项目还携手北大第一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年内完成改造上线工作。
2016年,北京市医管局要求市属22家三甲医院年内必须通过与“北京通·京医通”线上平台对接完成“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项目实施并关闭挂号窗口。
截至目前,已有天坛、世纪坛、同仁(南区)、友谊、佑安、首儿所、积水潭、妇产、口腔9家医院完成“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系统上线。今后到市属22家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除使用传统的114平台挂号外,还可通过北京通·京医通平台足不出户在家轻松实现号源预约。
北京银行成立20年来,始终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市民百姓。“北京通·京医通”作为惠民金融的拳头产品有力地打响了北京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品牌,极大提升了北京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及美誉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该项目解决了北京地区非医保患者跨院信息不互通以及就诊卡、社保卡两套系统无法融合的惠民工程,可为患者提供统一的就诊体验,为医院提供集团化共享服务,为政府提供便民服务输出平台。
北京通·京医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持“安全、融合、共享”的建设理念,以北京市医疗卫生系统发展规划为方向,积极配合国家及北京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求,探索共享机制,使北京通·京医通项目功能更加综合化,服务更加人性化,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诊疗服务管家。
北京银行行长张东宁指出,让民众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早已是北京银行发展理念中的应有之义。未来,北京银行将依托惠民金融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市民百姓早日实现中国梦、幸福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