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作者: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1 22:34:00

摘要:中国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中国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走出去:彰显中国力量
    9月30日,招行完成对香港永隆银行收购。这是国内迄今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银行业务紧随客户步伐,近年来,在金融环境缺少开放的背景下,内地商业银行纷纷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设行、收购,对应的正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汹涌态势。
    面对华尔街金融风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吹风”:在当前欧美经济不景气以及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国企应大量走出去收购欧美的优秀企业。
    30年前这还是个禁区,如今“走出去”已是个常态。有想法就去投资,有实力就去收购,在中国企业眼里,跨出国门就和迈过商场的门禁一样容易和自信。
    这显然是个必然。当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当世界经济都在融入全球化,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到国外去掘金显得更为迫切,尽管困难重重。
    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初,对外投资依然停留在概念层面:国有企业受固有制度和思维束缚,加上自身实力差距大和缺少国际投资经验,经济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那时还处于偷偷摸摸的生存状态,更别谈有国际眼光了。
    可以追溯的早期“外出”案例,目的地仅限于美、日、英、德和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而这种状况持续了近20年之久,其间竟没留下太多记忆。
    1999年,“走出去”概念成形。中国对外投资开闸却真正开始于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
    2002年,国务委员吴仪在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强调,“走出去”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
这一年,突然刮起国企对外投资飓风,上海汽车斥巨资购入大宇汽车的股份;紧接着,中国网通与亚洲全球电信达成收购协议,成为首家并购海外公司的中国电信服务营运商。
    据统计,2002年中国公司海外投资达25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的十余年间,累计对外投资只有70多亿美元。
    2003年外贸数据显示,中国已出口了53亿多双鞋,相当于为世界上每个人生产了一双鞋。从欧盟不断忙碌着反倾销,就知道中国制造的力量刺中了全球经济神经。
    而发生在2004年的联想“蛇吞象”收购IBM,注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更大的意义是开启了中国力量征服世界经济的征程。
    1984年开放之初,中国科学院11名科技人员放下“铁饭碗”,创办了联想;20多年后,联想把总部设到了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其中,2004年以12.5亿美金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联想“全球化时代”到来。
    2005年初,各国依WTO规定全面取消对中国纺织品限额,中国纺织品自此开始了冲击全球纺织业的征程。两年后,中国第一个境外园区——越美纺织工业园在尼日利亚投资建设,“组团”投资渐成气候。
    据商务部统计,从2002至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累计近千亿美元,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13位,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彼时,我国已有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超过71%。
    汇丰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约70万民企计划在未来3年向海外拓展业务。
引进来:外资成发展同盟军
    强国论坛上有人提问:假如没有外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事实上,比“走出去”更早、来得更凶猛的是“引进来”。狼来了,已喊了整整30年。如今狼群遍地时,我们自己在逐渐成长为狮子。
    尽管华尔街金融风暴已迫使多个重大国际并购搁浅,10月7日,全球最大的并购业公司黑石集团还是以6亿美元成功入主蓝星。
    往前推30年,外资觊觎中国市场的野心就已显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对外开放迈出了最实质的一步。当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此后13年间,外资在华投资试水。
    其间,无论是批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还是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甚至到1988年扩大开放区范围新划入沿海开放区140个市、县,加上随后的上海浦东大开发,都深深烙上了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外资发展的主线印记。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大胆利用外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为外资进入扫除了观念和制度上的很多障碍。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比1991年翻倍,超过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则突破了400亿美元,此后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流入发展中国家总额的40%;一直到2001年,经历了外资在华快速推进阶段。其间,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
    2001年中国敲开WTO大门,外资在华投资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此间则承接了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
    从零开始,30年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万家,对华投资的企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截止到2008年7月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204亿美元。
    外资鱼贯而入,当然为的是掘金;但即便在外资最汹涌时期,中国也未减弱利用外资发展的主动性和控制力,狼的确来了,但不是抢滩者,是同盟军。
    最直接的作用是,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5000万就业岗位,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据统计,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税收为近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其中,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左右。
中国成最开放经济体之一
    9月28日,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结束,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成为会上讨论热点。
    两年前,当夏季达沃斯的主办权放在中国时,“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意识被广泛认同。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作《世界是平的》中的观点,正一一变为现实。
    “不要放弃多哈谈判!”历时七年的多哈谈判7月底再次难产后,中国的主张愈发强烈。
    事实上,关于全球化是不平等经济模式的论断从来没有消停过。1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反全球化声音即此起彼伏,国际投资领域也屡遭经济民族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干扰。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正在经历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让全世界都感知凉热,受此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幅自去年8月份起呈逐步放缓态势,国内经济速度亦大受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短短30年,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从全球化中受益越来越多。
    中国履行了对世贸组织的一系列承诺:把平均关税率降到9.8%,这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关税水平的1/4,废除了所有的非关税壁垒,逐步废除了审批有关交易权的制度。
    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国家加快了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出台了《对外贸易法》,清理并修订了约3000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截至2007年4月,我国已经与8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订了税收协定,与中国香港、澳门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CEPA5周年之际,7月29日和30日,内地又分别与港、澳签署了补充协议,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
    目前,已与主要投资来源国地区建立了18个双边投资促进机构,商签121项投资保护协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系之一。”官方表述为实至名归。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公培佳
公培佳

《华夏时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华夏时报网常务副总编辑,分管宏观新闻、新媒体、网络,多年任报纸头版头条主编、高级记者,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收藏趋势。曾任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2012年-2016年连续5年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初选评委,2017年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