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之争不会是最后一个
於平:国际并购整合联盟(Global PMI Partners)中国总裁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来讲,由于国内的证券市场还处于过渡期,很多信息披露还是不够充分,很多内部信息我们不知道,只是从外部别人评论或者发表的信息来看公司目前的情况,这容易导致市场各方面人士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我在国外时间比较长,在美国的20年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公司,同时做了很多并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和公司治理。
我认为,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对股民也好,对股东也好,是不是承担起了它的责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国外经验外来看,一个上市公司肯定是一个公众公司,所谓公众公司,所有的利益牵扯方都在里头,包括大股东、小股东、股民和社会。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准确披露尤为重要。
给大家分享之前的一个典型的并购和反并购案例。这家公司叫做A公司,虽然公司是在比利时注册,但一八几几年控制欧洲30%-40%工业。这样一家业绩如此好的公司,却几十年一直分红非常低,股价也不涨。
这时候一个意大利人悄悄的买了17%的股份,然后找到公司董事说:“我要收购你们公司全部股份”。因为他认为公司超级的低估了。
可以说,这个案例跟万科事件非常的相似,创始人只占公司7%的股份,他们增发一倍,增发给谁呢?给他们的一个子公司,子公司成了拥有这个公司50%股份的公司,想通过这个地域外部的收购,等于贬值了50%,原来17%意大利公司变成8.5%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威力,也可以召开股东大会。
但是,这时候他们的管理层说找了一个所谓白衣骑士,找到一个法国公司,把这个公司60%股份收购了,想用这方法抵御意大利人的收购。
由于法国公司用了高利贷收购公司60%股份,最终不得不把几乎公司所有东西拍卖,最后就剩很小的电力公司。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作为上市公司,你的责任是公众责任,不是因为你是创始人,就有权按照你的意志去做。
万科这个事情,只是一个开始。在中国,作为上市公司,对社会应该负什么责任?我们现在说大股东意志,这不太符合成熟社会里公司治理的规则,在美国公司法里非常注重小股东利益,或者用小股东牵制大股东,保证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