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改革中坚力量赴任“经济要寨” 省委书记密集“换岗”信号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7-08 23:12:12

摘要:最近,官方连续发布了江西、青海、山西、江苏、宁夏、浙江等省份“一把手”变动的消息,省级大员又迎来一波调整高峰。

改革中坚力量赴任“经济要寨” 省委书记密集“换岗”信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最近,官方连续发布了江西、青海、山西、江苏、宁夏、浙江等省份“一把手”变动的消息,省级大员又迎来一波调整高峰。

1951年出生的罗志军,在卸任江苏省委书记的讲话中称,“因为年龄原因,我已过了中央这次对省委换届规定的提名年龄界限,现在愉快地从省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继任者是比罗志军年轻8岁的李强。

按照过往惯例,省部级党政正职退休年限为65岁,但任期未满的可延期3年,所以大多是68岁。

新华社稿件中也称,同为63岁的强卫和王儒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省委书记职务”。强卫任职江西省委书记刚过3年,而王儒林在山西省委书记职位上还未满两年,他们便和罗志军一同赴全国人大任职。另据中央决定,鹿心社任江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国生任青海省委书记。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此番“换岗”过后,今年以来已有6个省份调整省委书记。而在近两年时间里,在省部级官员的人事变动中,共有13个省份的省级党委书记出现人事变动。

密集调整

6月29日,江西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决定,称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江西省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

年将满60岁的鹿心社在江西工作已有5年,此前他曾长期任职于国土资源领域,担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达11年。2010年8月,鹿心社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任上“空降”地方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在甘肃近一年的短暂任职后,2011年5月,调任江西省委副书记,同年6月任江西省代省长,2012年2月当选江西省长。

像鹿心社一样“本地省长调任书记”的不在少数,吉林、云南、辽宁、安徽、贵州、河南、陕西、江西、天津等9省市均属于这种情况。

而江苏和青海的新任书记则有所不同,李强、王国生是从外地省长跨省调任而来。值得一提的是,建国以来,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之间的任职交流,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谭震林同志从浙江转岗江苏任职迄今,60年来不曾发生过。

李强主政江苏,打破了这一格局。有媒体报道,卸任浙江省长后,李强特地跑到西湖苏堤上漫步。

李强也是“本土”官员获拔擢的代表。他是浙江瑞安人,在赴江苏履新之前,工作没有离开过浙江,起步于当地基层,有着丰富的“本省经验”,仕途稳步上台阶。这也是近两年人事调整颇为显著的特征,一批长期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获提拔。

1956年出生的王国生是山东人,他的仕途也起步于老家山东,从基层一直到山东省贸易厅厅长。2000年,王国生第一次跨省履职,转任江苏连云港市委书记,次年升任江苏省委常委,成为省部级官员。

在江苏任职10年后,王国生调任湖北,2011年2月开始任职省长,直到此次调任青海省委书记。他履职的4个省,从东到西,涵盖了中国的东中西部省份。

除了“本土”官员晋升,省级地方大员选任的另一种形式就是跨省调动。新任书记外调而来的有山西、河北、青海和江苏,分别是从青海调任山西的骆惠宁,从贵州调任河北的赵克志,从湖北调任青海的王国生,以及从浙江调任江苏的李强。

换岗信号

在外界看来,李强是坚定的“改革派”,他上任江苏省委书记,凸显了中央对江苏的重视与厚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苏南模式和浙江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江、浙两地比肩发展的缩影,江浙“你追我赶”之态势,一直未有明显高下之分。实际上,就实体经济规模而言,浙江一直将江苏视作标杆;而就互联网产业及其市场活力而言,江苏亦羡慕浙江。

而任浙江省长3年多,李强主抓了两项重点工程——信息经济、特色小镇。尤其是特色小镇的探索,逐渐闻名全国,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参加6月30日傍晚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一位江苏领导干部告诉记者,李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待人坦诚,有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

查阅李强的任职履历,会发现在他43岁出任温州市委书记后,一方面,大力推进“效能革命”,打造公正、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力促“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型。

记者还注意到,在江西省主政时期,“绿色”、“生态”、“环保”等都是鹿心社强调的高频词。

鹿心社担任江西省代省长的半年多时间里,曾先后到吉安、赣州等地考察调研,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赣州铝业等有色企业都较为重视。曾担任过国家土地副总督察职务的他,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但对于刚刚履新的李强和鹿心社来讲,当务之急是要应对汛情。南方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而在煤炭大省山西,6月30日到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骆惠宁,7月2日即遇上履新以来的首次考验——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沁和能源集团中村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透水事故,当时有12人被困井下。

亲赴晋城沁水矿难现场、主持召开会议,是骆惠宁履新山西以来在外界的首次露面。在煤矿信息监控中心,骆惠宁与被困矿工现场通话,安抚、慰问被困矿工。

面对入晋后的首次突发矿难,骆惠宁强调,要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根子,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更是被外界解读为骆惠宁对山西发展的新定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