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企业天量债务亟待化解 债转股或按暂停键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24 23:53:41

摘要:企业高负债浮出水面,银行一堆烂账如何处理?政策给出了答案。5月末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上路,招行和中行已经率先发行数亿元探路,其他四大国有行也都在路上,据悉首批试点共计500亿。

企业天量债务亟待化解 债转股或按暂停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企业高负债浮出水面,银行一堆烂账如何处理?政策给出了答案。

5月末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上路,招行和中行已经率先发行数亿元探路,其他四大国有行也都在路上,据悉首批试点共计500亿。然而,前几个月债转股讨论沸反盈天,市场称首批规模1万亿,被看作解决银行潜在不良资产的强大武器,如今温度显然降下来了。

6月23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债转股是否推出,未来要看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基本面,不能盲目去推,这个手段要慎用。”

本报记者从多位金融人士采访中了解到,债转股的项目日前已被暂时搁置,未来是否能够推出,主要看合适时点和政策的完善性。

债转股搁置背后

6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孙学工称,“债转股仍在研究阶段,还不涉及出台政策。研究重点是在现有基础上,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权,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让其根据自身需求更加便利地进行市场化债转股。”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说,之前债转股眼看就要落地了,但是现在看来已经被搁置,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再推了。

今年3月债转股被热议,有消息称将出台全新方案,并由国务院特批,突破商业银行法限制。监管层对此回应称“可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随后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更名为华荣能源)公告,拟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以抵销141亿元债务。银行债转股在多方推动之下即将启动,然而情况发生变化。

5月9日,权威人士在谈到债转股时称,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债转股曾经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并成为国有企业解困和银行甩掉坏账包袱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登台。

6月21日,中债网信息显示,招行再发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萃二期”,发行规模4.7亿元, 这是继今年5月的“和萃一期”发行2.33亿元后,继续加码发行。据了解,“和萃二期”入池资产为抵押类的不良小微贷款。

此前,中行发行的首只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3.01亿元。另外建行透露,已向主管部门申报发行规模75亿元的不良资产证券产品,预计今年9月推出。据悉,首批试点名单中,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将参与,总额度500亿元。

在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看来,不良资产证券化优势在于,一是拓宽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和融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的处置,处置效率也更高;二是强调了市场化的处置,打通了银行信贷资产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拓宽了不良资产的买方;三是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价格,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四是可以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不良资产证券化抢先上路,那么债转股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显然市场还是担心参与主体道德上的风险,即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务进行转股,成为烂账死账,同时上一轮债转股是针对国有企业,政府兜底,但是这一次针对不同企业主体,价格也更多由市场化来决定。因此,面对各种因素的变化,此次债转股无疑需要从政策上进行重新设计和更多防范风险,而不能简单地一转了之。

天量债务待化解

一面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小额度发行进行探路,一面是企业的天量债务需要化解,高企的不良率或潜在不良率成为银行的沉重包袱。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高达170.8%。相比于个人与政府部门,企业债务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堪称最高。

银行体内则体现在更多烂账需要清理。银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75%,不良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创6年来最高纪录。但是很多机构都认为银行未能完全体现,将不良贷款隐藏在“关注类”中。

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16家上市银行“真实不良率”为5.5%,“估值可容忍的不良率”为13.89%,报表披露的不良率为1.64%。

“只说不良率没有实质意义,更应该关注不良净生成率的变化,关注资产质量的边际变化。过去几年,不良认定标准放松、不符合授信标准的展期、续贷、假出表等方式隐藏了不少不良,未来几年会慢慢暴露出来,不良率预计会缓慢攀升。” 天风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廖志明称。

银行资产质量拐点还遥遥无期,现在的问题是,除了银行传统的自行清收之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只能解决部分不良资产,必需要有更多的组合拳配套实施,债转股、私募股权、互联网等模式都被市场讨论过,其中能够解决大量潜在不良的债转股措施,依然被市场所期望。

孙学工在上述新闻会上还称,如果要实施债转股这项政策,它一定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和上次1999年的政策性债转股不同,这次债转股的对象企业完全应该由市场主体自己选择,转股的价格完全需要市场主体参与方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来确定。

郭田勇则认为,债转股要选择合适的时点、合适的企业来推行,“只针对暂时出现困难、基本面比较好的企业,那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之下,该淘汰就要淘汰,肯定不能债转股。”

但是,不管用何种方法来处置银行坏账,最根本的还是依赖经济的企稳。廖志明指出,彻底解决银行业坏账问题需要经济企稳,这个是根本。“由于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天然密切联系,经济下行在银行业的体现便是资产质量恶化,唯有经济好转或企稳才能从根本阻止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企业不断加杠杆债务堆积,而经济相当长时间呈现L形,面对不断增加的坏账,金融机构到了最难过的时刻,有的或已无法化解。

6月12日,2016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张涛表示,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纪律约束。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