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贸易额将扩至6000亿美元 ——专访中国伊朗商会会长哈桑·塔瓦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洛阳报道
《华夏时报》:中伊两国在政治友好往来情况如何?
哈桑·塔瓦那:这些年,中伊两国的关系发展得很平稳,两国高层保持密切接触,双方高层交往不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多个国际场合会面,去年鲁哈尼总统还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就双边关系与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今年1月23日,在伊朗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中国和伊朗未来10年双边贸易额将增至6000亿元。
《华夏时报》:那么,中伊两国经贸往来方面的情况如何?
哈桑·塔瓦那:在经贸方面,中国连续7年保持伊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及非石油产品出口市场。2014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到518.5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受石油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素影响,2015年中伊贸易有所回落,但中国继续维持伊朗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地位。此外,中伊两国在工程承包、技术合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比如能源、交通、通讯、汽车、建材等方面,中国的四大油企及奇瑞、长城、华为、中兴等企业在伊都有重要项目。
《华夏时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你如何看待中伊两国关系的发展?
哈桑·塔瓦那:中伊政治互信牢固,发展战略契合,合作基础良好,“一带一路”建设将对中伊两国关系的发展形成强大推动力。伊朗政府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态度积极,中伊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深度对话,扩大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造福两国和地区人民。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伊朗是地区大国,在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中伊是传统友好国家,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华夏时报》 记者:伊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哈桑·塔瓦那:伊朗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是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伊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地位,濒临中东海上运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南部的阿巴斯港是波斯湾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海港之一。因此,伊朗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前不久,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进一步为两国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习主席此次访问无疑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本地区走深走实。
《华夏时报》 记者:目前,中伊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该如何对接重大项目?
哈桑·塔瓦那:迄今为止,中伊两国已经签署17份文件和意向书,包括商业、司法及民事事项,其中最主要的是有关“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为了支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对接,伊朗政府专门组建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进行研究,成员包括各个部委、公司、商会的代表。
《华夏时报》 记者:中伊关系未来发展还有哪些空间?
哈桑·塔瓦那:我认为,长达10年的不公平制裁对伊朗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研究分析显示,这些制裁本来可以促进伊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尤其为伊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发电、重工业、矿业、道路建设、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遗憾的是,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不尽人意,没有实现优势互补。
比如,现在伊中两国完全可以建立货币交易机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两国应共同努力消除银行间加强货币合作道路中存在的障碍。目前,两国银行间存在的障碍己经给两国的贸易往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在文化方面,虽然伊朗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但遗憾的是,目前两国在旅游、电影、音乐、印刷出版等领域的合作并不理想。
我非常希望伊中两个文明大国在新的世纪里,在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方案的基础上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领域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