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平安造金控帝国面临考验

作者:蓝姝 李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19 21:42:15

摘要:平安造金控帝国面临考验

平安造金控帝国面临考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蓝姝 李骐 广州 深圳报道

   伴随着深发展、平安的双双公告,“平深恋”剧情明朗:平安集团以旗下平安人寿参与深发展定向增发,平安集团本身以现金或平安增发H股为对,价受让深发展现在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的股权,从而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这起被称为中国上市公司之间最大交易金额的并购大戏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除了两个主角的特殊身份外,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并购大案所结出的果实: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深发展后将成为中国金融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羽翼丰满的金融控股公司。
    然而,由于交易完成时间跨度近两年,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市场、监管层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注定平安缔造的金控帝国尚面临多重考验。


三赢格局很美
    从2006年开始,历经3年多的坚持与努力,平安终于趁新桥退出之机达成了将深发展收入囊中的愿望,在平安的保险、资产管理、银行三驾马车均衡发展的战略中,大大加强了最为弱势的银行业务,若交易顺利完成,银行业务资产规模接近7000亿元,中国平安将获得全国性大商业银行网络的战略协同,包括更丰富的产品、更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集团和银行之间交叉销售的机会。据平安首席金融执行官理查德介绍:目前平安银行可以覆盖到集团的客户群有15.7%,跟深发展达成合作协议后,将会覆盖到80%的客户群。
    按照截至2008年12月31日双方财务数据计算,投资完成后,中国平安集团总资产将达13166亿元。
    无论平安还是深发展都高调强调这一交易的积极意义,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称“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三方互赢的合作,相信对交易各方都将带来长远利益”。
    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则评价与新桥就深发展达成的交易是三赢格局,收购“时机安排也非常好”,而深发展目前也“处于这么多年来最好的经营状态,无论从经营质量、客户服务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内部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目前都是多年来最好的状态”。
    深发展董事长纽曼高度评价这一交易,他称平安开出优厚条件(增发价格18.26元每股不打折),极大程度满足了银行对于新的资本的需求,这是个能给银行带来长远发展的投资,值得股东们考虑的一项战略投资。此外,纽曼表示新桥会负责任地退出。
    新桥成为这次交易的最大赢家,无论是平安开出的114.49亿的现金收购每股22元价格还是2.99亿H股换股支付,新桥在深发展的投资至少有四倍以上利润,新桥又续写了外资投资中国金融业不败的神话。


平安:持股比例符合监管要求
    按照平安人寿与深发展之间的增发协议,深发展对其定向增发3.7亿-5.85亿股新股后,平安人寿的持股比例将在10.6%-15.9%之间,而平安集团接手新桥投资转让的16.76%的股份则降至14.1%-15.0%之间,此外平安集团和平安人寿目前通过二级市场上持有共计4.68%的深发展股份。若以上限相加则远远超过了30%,这将触发要约收购,需要证监会的豁免。要得到这张豁免通行证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对此平安早有考虑,称其“将采取合法和可行的措施,保证其拥有权益的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深发展当时已发行股份的30%”。
    目前,平安已绝对控股平安银行,此次再参股深发展,有媒体提出将可能突破“一参一控”的监管政策(2008年银、保两监管层签署银保合作备忘录,规定保险机构参、控股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
    对此,平安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的解释是他们对于深发展只是参股,不是控股。平安将主要通过董事会的席位,为深发展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对于“参控”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深发展,说参也行,说控也行,本身就是30%不到。
    “此项交易完全以现有监管要求为出发点”,对于为何将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内,平安向记者做了以上解释,并称相信对深发展的投资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并不涉及法规方面的突破。
    据了解,平安这笔交易将需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多个监管部门的批准,平安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已经充分考虑到在交易完成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已经有相应充分的对策和应急机制。“我们对于完成本次对中国金融行业、中国资本市场,对公司及深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交易是充满信心的。”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在日前举行的网上股民交流会上强调。

中资管理权料不变
    平安与深发展交易完成后,平安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羽翼丰满的金控帝国。除了正在等待审批开业的基金公司外,平安旗下已经有了涉及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小额信贷等全方位的子公司。基于平安目前大股东汇丰的外资身份,以及新桥很可能选择换股的交易模式,这个金控帝国身后的掌控者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汇丰通过汇丰保险控股(8.43%)、香港上海汇丰银行(8.36%)合计持有平安16.79%,若新桥再选择换股的方式与平安交易,则新桥又成为平安的另一外资股东,2.99亿H股占中国平安增发后总股本的3.9%。
    事实上,诸多迹象表明,新桥选择换股的可能性很大。换股账面收益远高于现金,以目前平安股价来计算,2.99亿股市值远在114.49亿元的现金支付对价之上。另一方面,平安也希望新桥选择换股,对于换股平安开出优惠条件,“在2010年之前如果新桥选择换股,他们没有锁定期的限制,他们完全有权利做交易。之所以有换股的安排,是因为新桥非常看好平安的发展前景。这次交易的方案除了他们有选择权之外,我们这个交易必须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如果他们届时没有作任何选择的话,我们之间有一个制度,将视他们同意我们现金购买。”
    如果换股成功,新桥将继汇丰后成为平安的另一家外资股东。目前,汇丰在平安董事会中拥有3名董事,在马明哲、孙建一中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张子欣等强大的平安高管层的管理下,平安第一大股东汇丰似乎安于保持“很少插手平安经营管理的苏格兰绅士风格”,自平安上市以来,汇丰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长线持有者,尽管账面利润非常丰厚,但汇丰没有任何减持。
    “新桥换股持有平安的股份本来就很少,从汇丰不干预平安日常经营管理的经验看,平安的管理权还将牢固地把握在中资一方。”一投行人士如此解读平安的管理机制。


潜在不确定因素
    “平深恋”交易需要经过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多重审批,在漫长的等待监管机构审批过程中,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成为交易执行的不确定因素。
    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现在买深发展,是否买贵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今后双方的整合与发展、市场环境的成全、平安今后的股价走势、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事实上,对于平安购买深发展的交易价格,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出现分歧,方案公布后一周中国平安H股股价跌幅超过A股,表明香港市场的一些国际机构投资者对于平安与深发展之间的交易价格有所担忧。对此,上海一位投行老总认为,平安可能在8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面临H股股东分类表决的不确定因素,从公布方案后H股表现明显不如A股来看,H股股东可能存在分歧。
    另一个潜在的不确定性是平安的老对手——中国人寿,其早就图谋金融控股帝国,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在2007年就表示“有条件的话,希望真正控股一家成规模的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实现A股、香港、纽约“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的资产规模和现金流都在平安之上,从业务竞争的角度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平安缔造了一个完美金控帝国,把自己远远甩在身后,尤其是深发展与平安人寿银保业务的合作将使得平安的保险业务大大提升,甚至可能威胁寿险老大的宝座,中国人寿可能会寻找机会对达成交易施加影响。
    事实上,中国人寿已经进行了一次搅局,在平安与深发展快达成协议的最后时刻——6月12日上午,中国人寿给深发展董事会传真了一份参与其定向增发的意向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