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百强榜单:最坏的好时代

作者:刘珊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12 21:51:37

摘要:2015年,汽车流通行业在车市微增长的大环境中稳步前行,经销商数量已上升至26300家。经销商数量依旧在不断增加,销售渠道仍处在不断下沉的阶段。但是,汽车流通行业的蛋糕究竟有多大,身处其中的经销商在过去的一年是不是分到了更多的蛋糕?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百强榜单:最坏的好时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珊珊 北京报道

还好,这份并不乐观的榜单同时还隐藏着些许希望。

2015年,汽车流通行业在车市微增长的大环境中稳步前行,经销商数量已上升至26300家。经销商数量依旧在不断增加,销售渠道仍处在不断下沉的阶段。但是,汽车流通行业的蛋糕究竟有多大,身处其中的经销商在过去的一年是不是分到了更多的蛋糕?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榜单》来看,汽车流通行业开始越发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固化的市场。在现有的经销商集团中,“强者恒强”的格局已日渐形成,有84家经销商集团连续两年入围百强榜单,而在前十席位中,排名前7位的经销商集团都未发生变化。

然而,即便有幸登上百强榜单,也同样面临如何生存下去的考验。2015年,中国经销商毛利率仅为4.47%,不仅较上一年度的6.13%出现了1.66%的下滑,也低于美国同期高达13%的毛利率。同时,去年经销商投资收益率仅为7.7%,较上年的13.1%出现同比5.4%的跌幅,同样也大大低于美国同期的28.7%。

不断被摊薄的整体毛利率让汽车经销商如履薄冰。净利在下降,可从业人员却在增长,经销商面临资金回笼的压力,只能通过降价在竞争中取胜。最终,大批经销商在利润越来越低、车企产能过剩、经销商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如此说来,经销商似乎生活在万劫不复的乱世中?是也不是。乱世出枭雄,也隐藏新的机会。“面对汽车市场的新常态,汽车流通行业进入了一个深度的调整期,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资源的整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尽管这些变数让经销商投资人深感纠结无奈,但唯有做强才可持续,行业调整的阵痛还将持续。

以937亿元盘踞百强榜单榜首的广汇汽车为例,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经销商集团,通过先后并购河南裕华汽贸、四川申蓉汽车集团等诸多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仅在几年间便从业内无名小卒登顶国内经销商集团第一的宝座。如今,广汇汽车又收购了排名第十、去年营收达到290亿元的宝信汽车等企业,今年千亿级营业收入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诞生指日可待。

同时,百强榜单折射出业务结构的微妙变化也为经销商提供了新的机会。一直以来靠新车销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销商,正面临这一板块业务的进一步下滑,而二手车、金融保险业务等在2015年已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表示,汽车后服务市场的经济贡献十分显著,这是一个1+N万亿额度的潜在市场。其中汽车保费、二手车交易额、汽车金融规模将成为未来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进入2016年,尽管市场表现并未给汽车流通行业带来多大的惊喜,但在政策层面却有春风拂来。根据总理工作报告及二手车国八条等,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的落地速度开始加快,限制二手车行业发展的政策藩篱正在被逐步打破。这也为经销商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着力点。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如何,未来经销商由“大”到“强”的转变将更为迫切。而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经销商需要从仅关注“销售”转向“销售+服务”双向并重,从关注“规模”转向全面关注经销商的“盈利能力、盈利潜力、有效规模”,从卖方市场中的“大”经销商转向以买方市场中“大而强”的经销商。而在一次次做大做强的尝试及一轮又一轮的优胜劣汰之后,待百强经销商的数据再公布时,也许将会减少几分尴尬,增加一些从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