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1000亿美元负债压顶 软银减持阿里的逻辑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04 13:36:38

摘要:6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最大股东软银(Soft Bank)宣布,计划抛售价值至少79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意外的是,第二日,软银又追加套现价值10亿美元,总计高达89亿美元。

1000亿美元负债压顶 软银减持阿里的逻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距上市不到两年时间,正处于上升期的阿里巴巴突然遭到大股东软银的减持,瞬间成为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焦点。
6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最大股东软银(Soft Bank)宣布,计划抛售价值至少79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意外的是,第二日,软银又追加套现价值10亿美元,总计高达89亿美元。
即使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一再表示,阿里巴巴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软银集团期待与之继续紧密合作。但在软银套现的背后,到底存在怎样的逻辑?

出售阿里股份填债

这是软银在投资阿里的近16年的时间里,首次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资料显示,2000年和2004年,软银分别以2000万、60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
虽然是软银减持,但阿里强调,尽管出售了部分阿里股份,但软银与阿里集团仍保持“紧密关系”,孙正义仍为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依旧为软银董事会成员。
不过矛盾的是,虽然孙正义称持续看好阿里,并且阿里也是软银的高回报企业,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软银执意转让阿里的股份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目前软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软银一直债台高筑,其根本原因是软银出资220亿美元获得Sprint的控股权。为了同其他两大美国运营商竞争,期间软银被迫投入了更多资金,但软银没想到的是,收购后Sprint不但亏损不断增加,而且客户不断流失,特别是2014-2015财年, Sprint出现15亿美元亏损。
据彭博统计的数据,至今软银已身负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也许正因为高额的债务拖累,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
此外,为应对股价不断下滑,软银还在2015年第三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祭出了10.9亿美元、4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这始终没有让处于持下滑的股价回升。2016年第一季度,软银净利润继续下降30%。

阿里控制权再次巩固

其实,自阿里巴巴上市以来,软银并非是第一个减持阿里的早期投资者。早在在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当季度,此前淡马锡控股就抛售了730万股阿里股票,去年第四季度,淡马锡再度减持55万股阿里股票。
虽然如此,但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权中,仍居首位。
据彭博统计显示,目前阿里巴巴股东排名中,软银仍位居首位,雅虎位居其次,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为4.92%,位居第三位。目前机构持有的阿里巴巴流通股数量为7.6亿股,占总股数的30.4%。
6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同意从软银集团手中购买其持有的价值2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所需资金由阿里巴巴自有现金支付。此外,由阿里巴巴创始人和高管组成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同意,从软银集团手中认购另外4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与此同时,日本软银公告称,还将向一家主权财富基金出售5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并将以法定可转换信托基金的方式向市场公开发售50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受购买结构上看,除信托证券由合格机构买家持有,从公司的相关数据确认,大部分此次减持股份都阿里收入囊中,无疑进一步增强管理层话语权。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让业绩奇怪神秘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最有可能是为此次收购管特意由阿里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不过该事实记者没有得到确认,不过,有此次软银持续的公告中,不难发现,双方对减持之事,其实早已筹谋多时,而其且在其双方的公告及其操作手法上看,并且配合默契。
而此中运作手法,其实也是近几年来,阿里一直在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刚好与马云的此前运作的思路一致,一步步加强对阿里的的控制权。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此次软银大规模抛售其股票,而多数的股份又被阿里购买,这不单反映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而且也使的阿里的股权控制再次得到巩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