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骐达变“YOUNG”袭来 两厢车市场格局暗流涌动
实习记者 王跃跃 北京报道
近年来,小型SUV的井喷发展,同级别三厢车的价格下压,使得紧凑型两厢车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即便“神车”高尔夫、福克斯也难逃“劫难”。数据显示,2015年,高尔夫全年累计销售19.36万辆,同比微增0.29%;福克斯两厢的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跌35%。
主力车型销量下滑足以看出紧凑型两厢车市场的萎缩。然而,车企并不畏惧市场下滑,纷纷推出顺应消费潮流的新车型。5月29日,东风日产新款骐达正式上市,旗下年轻化战略车型再添新丁。而不久之前,定位都市多功能两厢车的高尔夫·嘉旅上市,与第七代高尔夫一起开启一汽-大众的“双车战略”。
看似“跌跌”不休的两厢车市场,却蕴藏着诸多暗流,原有的市场格局或将重写。
全面年轻化
与易建联“飙”投篮,跟着教练做瑜伽,独自在跑步机上流汗……一样新骐达上市的活动现场,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可以让每个人都亲身参与进来,真切感受现场的“活力、动感”。东风日产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周先鹏难掩兴奋地表示,“东风日产‘年轻化’战略的目的是用年轻化风格俘获新生代车主的心,新骐达便是在这一战略下孕育出的新生儿。”
近年来,东风日产坚持推进“YOUNG NISSAN”品牌战略,旗下主力车型楼兰、逍客、蓝鸟、轩逸等均已完成产品力升级。不过,进入产品周期末期的骐达却成为东风日产产品线中最薄弱的一环。数据表明,2015年,东风日产以同比16.75%的增速终于达成“年销量破百万”目标。其中,骐达销量5.22万辆,相比2014年9.24万辆,同比下降43.5%。
伴随着东风日产全面进入“Young Nissan 2.0”时代,同时也为顺应汽车消费人群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新骐达变“YOUNG”而来。据东风日产公司总经理打越晋介绍,新车定位85后新生代进取青年,除了外观更为年轻、时尚外,还将凭借“高科技智能配置”、“宽适舒展空间”等产品力优势满足消费者喜好。
“新骐达不仅为‘YOUNG NISSAN 2.0’注入全新的内涵,还将为东风日产年轻化营销举措带来更多的创新。”周先鹏表示,未来,东风日产将以新骐达为基础,带来更多围绕年轻消费者举办的营销活动,进一步推进品牌年轻化战略。现场,东风日产同步推出了“新TIIDA活力购”金融购车计划,并正式启动了“新TIIDA动起来,为奥运助威全国公益跑”活动。另外,针对年轻人对网购的青睐,新骐达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在东风日产自有电商平台“车巴巴”上进行同步网络销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西玛、蓝鸟、新骐达组成的主打运动性的轿车矩阵将成为东风日产今年冲击更高销量目标的重要保障。“(新骐达的销量预期需要)等待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尽管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总部长刘宗信出言谨慎,但周先鹏却对新骐达充满了信心,“骐达曾经是两厢车风潮的开创者。11年后的今天,新骐达将是两厢车市的创变者。”
重塑格局?
紧凑型两厢车市场“跌跌”不休,看似平静。然而,其内部的竞争已经展开,原有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新的格局也在较量中酝酿。
当下,中国车市整体行情疲软。在SUV高速增长的冲击下,曾经大热的紧凑型两厢车销量大幅滑坡。数据显示,4月,高尔夫销量1.48万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同比微增长2.54%;朗行销量6815 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9.94%;两厢福克斯销量4925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52.07%。排名前三的主力车型的销量数据,透视出紧凑型两厢车市场的尴尬境地。
对此,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昊表示,虽然两厢车市场份额在缩小,但整个紧凑型轿车还是最大的市场区隔。陈昊直言,“新骐达上市后,要做到该细分市场的前三才算及格。”
受限于车型的内部空间,近来一直霸占紧凑型两厢车市场冠军位置的高尔夫7也不得不面临“被更新换代”的“厄运”。为了缓解这一情况,一汽-大众推出高尔夫·嘉旅,扩充了高尔夫的产品阵营。
“高尔夫·嘉旅既拥有高尔夫的运动基因和纯粹性能,又能够家用,还适合商务、旅行,是一款真正意义上将运动性、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德系高性能多功能家用车’。”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董修惠表示,高尔夫·嘉旅与第七代高尔夫一起开启一汽-大众的“双车战略,将有效地拉动在该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
作为同门兄弟的上汽大众朗行,更是深谙此道。据了解,上汽大众在三厢车朗逸的基础上推出掀背车型朗行、跨界车型朗境,通过家族化形成错位竞争,全面地覆盖紧凑型两厢车市场。
不过,曾经多次取得年度单车销量冠军的福克斯近来却尽显疲态。2015年初,由于进入产品周期末期,两厢福克斯的销量开始跳水。为了提振销量,去年7月,长安福特推出全新福克斯。然而,到目前为止,换代福克斯仍没能扭转其销量下跌的颓势。
“前有老将缠斗,后有新丁参战。”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紧凑型两厢车市场是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还是推倒后重新排序?现在还远未到下定论的时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