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激活民间投资需要打破玻璃天花板

作者:徐立凡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19 19:42:22

摘要:激活民间投资需要打破玻璃天花板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推出七大举措的同时,也再度强调了民间资本作为保证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性。
   经济走势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的定调表明,宏观调控的重点已经从避免通缩进入到了能否快速回升的新阶段。因此,“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会议强调的主要部分。最近一周,决策层不止一次地强调了继续实施扩张性政策的必要性。原因是经济反转的关键时候,存在时间并不充裕、投资力度难以持续两大隐患。
    时间并不充裕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方面。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仍然可能抑制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在金融系统,尽管奥巴马出台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但没有表现出“推土机式”的改革力度。而且,由于改革需要付出必要的时间成本,即使美国金改最终取得成效,至少在一个时期内,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并且有效运转,甚至可能在某一阶段通过新的形式集中爆发,这种来自金融体系的后遗症风险,仍有抵消中国经济保增长努力的破坏力。在制造业,以美国通用为代表的汽车业能否通过破产保护程序后甩掉包袱,寻找到新的赢利模式,进而带动就业,使美国经济基本面得到改善,仍然是未知数。换句话说,如果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和制造业不能得到较彻底的清算,对于中国经济的风险传导机制就仍然有效。
    金融危机发作以来,美国金融和制造业的制度缺陷已经是可以看清的病灶,相较而言,“两核”问题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化和H1N1流感的继续蔓延则是看不清的可能的新病源。如果情况出现恶化,则势必分散中国保证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政策资源和财力资源,使经济回升的势头受到干扰。
    时间不充裕之外,更大的隐患或许在内部。
    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振兴模式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尽管5月全国财政收入6569.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4.8%,但此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连续负增长,4月同比下降高达13.6%。一般而言,下半年的财政投入要大于上半年,但是受财政收入来源减少、政策性减税等影响,下半年增加财政投入的困难徒然增加,这甚至可能影响到有关部委的决策。与此同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FDI连续8个月下降,并且今年以来各项指标的降幅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普遍的预测是,今年全球吸引外资的降幅将超过30%,而中国的降幅将达到20%以上。而外资对国家税收的贡献占比通常在20%以上。
    政府主导投资的不可持续性,是左右关键时期的最大关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举措能否落到实处,事实上已经不能只看财政投入和信贷投放的力度,更要看信贷投放的方向和其他配套措施是否完善。这将决定民间投资能否接过政府投资的接力棒,保证经济复苏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激活民间投资,去年就有正式的政策表达,今年5月26日公布的《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重申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但是,迄今为止效果不佳。为什么民间资本没有在政策绿灯下通行?一方面,目前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领域相对门槛较高,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批曾经活跃的民营企业处境艰难,投资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信贷投放的方向没有向民间资本倾斜,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痼疾一直未能治愈。
    除此看得到的玻璃天花板,即使具有充沛资金的民间资本也在观望。原因是在已开放投资领域,民间资本面临看不到的玻璃天花板。众所周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等领域,除盈利周期长,是最具有政商合一文化特征的领域,对于民间资本来说,不会愿意深入其中而受到非经营因素困扰的局面。这应是民间资本踟躇不前的根本原因。
    因此,保证投资稳定增长需要激活民间投资,激活民间投资需要打破玻璃天花板,打破玻璃天花板需要对于早被诟病的垄断企业的运行进行检讨和制度重构。这是当前宏观调控不可缺失的环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