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央行还玩得转吗?
全球央行正在努力使其货币走软,决策者是否正在失去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全球金融体系,是否会在人们的超级自信中,与冰山不期而遇?
弱美元是阴谋论吗?
美元最近几周已经出现了令人惊讶的挫败,这也促使投资者反思,引发抛售的真正幕后推手是什么?一些人甚至想出阴谋论的答案。
谣言盛传全球政策制定者在2月底的上海G20会议上达成了秘密交易。传言称,这个用以削弱美元的“上海协议”,旨在安抚今年以来越来越糟糕的金融市场。
“对任何阴谋论者而言,这一切都变得很清楚,”IG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克里斯·韦斯顿评论道,“全球央行在协调努力,以削弱美元,这反过来又导致了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巨大风险。”
弱美元是美国原油及布伦特原油回稳的关键原因之一。
理论上认为,强势美元对全球经济不利,且会引发市场动荡。美元指数去年飙升10%,12月份时达到了10年多来的新高,并有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会提高利率。
“自从在上海G20会议上亮出很多红色的旗帜后,”韦斯顿说,“无论是中国央行宽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还是新西兰储备银行的削减现金利率25个基点,或欧洲央行向信贷市场发出的信号,要明显高于和超出预期。”
全球很多央行正在努力使其货币走软。人们不禁担心,决策者是否正在失去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
负利率是否良策?
欧洲央行在3月10日宣布下调所有利率,扩大“量化宽松”(QE)计划的规模,发起新的定向贷款计划,目的是刺激面向私人部门的贷款活动,并购买公司债券。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只限于19个欧元区成员国,但是它却会对整个欧盟27个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相较于日本央行所面临的巨大阻力,作为一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来无法统一的经济体的央行—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所面临的困难则更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困难提醒人们,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推出的长期超低利率,产生了令央行官员可能难以遏制的市场扭曲。
这一扭曲可能在金融市场制造更大波动。即使投资者能够预测到央行可能采取的行动,他们也难以预测市场的反应,因为决策者们都采取相同的做法,实际上他们的行动效果被相互抵消。
摩根士丹利仍然预计,欧元和美元在今年年底达到平价。在一份报告中摩根士丹利预测,若欧洲央行进一步下调已经是负值的利率,则该地区银行业营利可能被拉低5%-10%。不断增长的宏观经济担忧可能令欧洲银行业过去8年削减成本、增强资产负债表和采取避险策略的
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货币战偃旗息鼓
各大央行需要留意负利率等非常规工具对市场、银行业的始料未及的副作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Draghi)3月暗示对是否继续下调已经为负值的利率犹豫不决。耶伦当时也表示,美联储官员们并没有在积极考虑负利率。
分析师指出,由于自身的“弹性”,以及其经济和劳动力的灵活性,美国的状况要好于其他经济体。同时,美国经济受到国际影响少。
美国目前正处于选举季,在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的争论中,古典自由市场的原则得到彰显,唐纳德反对美国贸易伙伴操纵汇率的行为。伯尼反对贸易协议,他说伤害了美国工人。希拉里则加入了批评丈夫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实现了经济腾飞的自由贸易,希望实现预算平衡和维护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
时代不同了,强势美元现在被视为是一场货币战争的失败。美联储近日保持利率稳定的决策,是为避免货币冲突的升级,而不是恶化贸易局势。
因此,尽管各央行均在负利率的路上越走越远,但货币战争的硝烟味已经越来越淡了。
泰坦尼克号的寓言
为什么被认为“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会沉没?传统的答案是,其密封舱的设计是有缺陷的:水密舱壁被限制在高几英尺的水面上。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金融体系的“泰坦尼克号”的偏离并撞到冰山,也令政府实行了各种新的法规。但这些规定并没有解决金融化已经超越了安全系统和实体经济的技术创造的风险。
金融系统的巨大规模和明显的优势,创造了一个虚假的信心—它是不会沉没的船。自2008年以来金融系统实施的所有措施,产生了更多的“救生船”和更好的沟通机制,但是金融风险却大大增加了。部分参与者绕开法规,通过影子银行、暗池等,加深了他们对超高速交易的超高速计算机执行的依赖。
从某种意义来看,“永不沉没”的全球金融体系正全速驶向冰山,而乘客和机组人员仍然非常自信,没有意识到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