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迁徙率平均高达24% 五大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攀升

作者:刘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08 23:19:58

摘要: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暴露及潜在的不良资产高达4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达1.27万亿元,相较2014年的8426亿元增加了4318亿元;关注类贷款已达2.89万亿元,占比3.79%,相较2014年的2.1万亿元增加了0.79万亿元。

迁徙率平均高达24% 五大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攀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时隔17年,债转股重新酝酿出台,其背景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攀升。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暴露及潜在的不良资产高达4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达1.27万亿元,相较2014年的8426亿元增加了4318亿元;关注类贷款已达2.89万亿元,占比3.79%,相较2014年的2.1万亿元增加了0.79万亿元。

“关注类贷款其实是介于不良贷款和正常类贷款之间的灰色地带,不排除有些银行为了让不良数据好看一些,而把有不良隐患的贷款更多放在关注类贷款中,但这实际上是银行贷款质量的隐患。”一位要求匿名的银行业分析师称,2015年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增长较快,若经济无显著改善,关注类贷款向不良转化速度可能会加快,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随之恶化。

近期相继披露的银行年报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在持续攀升,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从17.2%、4.9%、9.98%、10.19%和24.43%增长至29.6%、18.28%、22.07%、20.58%和27.32%。

关注类迁徙率持续攀升

根据银监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

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可能劣变为不良贷款。它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属于银行特别处理的一类贷款。故而关注类贷款规模及占比是判断未来不良贷款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五大行2015年年报发现,除建行外,其余四大国有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仍在攀升。

工行2015年年报显示,不良贷款1795.18亿元,增加550.21亿元,不良贷款率1.50%。但其关注类贷款5204.92亿元,大幅增加2007.08亿元,占比4.36%。

对此,工行解释称,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产业转型加速,部分行业及企业持续承压,企业资金链普遍趋紧,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导致本行面临的资产质量控制压力有所加大。

农行年报显示,2015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3744.3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2.59 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4.20%,上升0.36 个百分点。

交行2015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也由2014年的2.68%上升至3.17%,余额由919.03亿元上升至1181.03亿元,增加了262亿元。

中行年报显示,2015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291.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285.11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51%,比上年末亦上升了0.14个百分点。

五大行中,只有建行2015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年下降了0.08个百分点为2.89%,余额为3029.17亿元。仍不容乐观的是,2014年建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10.18%,但2015年飙升至20.58%。

“关注类贷款多大程度上可以转换为不良贷款并无确切规律,但关注类贷款余额的快速增加肯定不是好现象。”上述银行业分析师称,因此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是衡量关注类贷款最终落定为不良贷款比重的指标。

2015年五大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增长显而易见,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从17.2%、4.9%、9.98%、10.19%和24.43%,增长至29.6%、18.28%、22.07%、20.58%和27.32%,迁徙率平均为24%。

“关注类贷款和迁徙率的继续增加,说明不良贷款的攀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未出现所谓的拐点。”上述银行业分析师称,2016年银行业将继续承压。

各大银行对2016年业绩预期也颇为谨慎,中行行长陈四清说,中行2016年业绩规划是“稳定”,即保持2015年的水平。

关注类新增3401亿元

从不良贷款新增净额看,2015年,工、农、中、建、交分别新增不良贷款550亿元、878.97亿元、304.03亿元、528.09亿元、131.89亿元(五大行累计增加2393亿元) 。

由此,2015年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95亿元、农行2129亿元、中行1309亿元、建行1660亿元、交行562.06亿元(累计7455亿元)。

从不良贷款区域结构看,中行和交行并未在2015年报中公布按区域划分不良贷款结构。从工行、农行来看,长三角、西部以及环渤海地区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工行年报显示,长三角、西部以及环渤海地区不良贷款分别为392.97亿元、324.73亿和306.05亿元,不良率为1.72%、1.5%和1.52%。农行分别为416.84亿元、639.21亿元和400.05亿元,不良率为2.03%、3.23%和2.73%。

工行在年报中称,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增加所致;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除受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外,还因煤炭等价格下跌影响,资源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出现贷款违约。

建行不良贷款则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西部和环渤海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不良贷款分别为492.23亿元、302.85亿元、246.68亿元、229.41亿元和196.17亿元。

而从行业划分上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仍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农行的77%不良贷款均来自于此。具体来看,2015年农行在制造业行业产生了745.22亿元不良贷款、批发和零售业产生了620.72亿元不良贷款,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231.62 亿元和306.12 亿元。

建行亦在制造业产生了高达716.41亿元不良贷款,但其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则控制在373.53亿元。工行在制造业的不良贷款为513.5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务为485.22亿元。

工行解释称,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下滑、产品出厂价格下跌、低端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金紧张导致贷款违约。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部分批发领域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增加所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