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大宗商品暴涨暴跌周期缩短

作者:刘芠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05 21:24:00

摘要:全球货币泡沫推动价格螺旋上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芠沅 北京报道

   高盛6月4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随着金融危机趋缓,前头等着我们的将是能源短缺,此外,它还大幅调高西德州轻原油的年底预估价,由原先估计的每桶65美元调高至85美元。它认为,明年油价受需求复苏和供给减少影响,还可望进一步攀高。当日,油价应声涨破每桶68美元,朝70美元挺进。
    5月以来,以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入6月后有加速上涨的趋势。美元持续走低、通胀预期、波动中全球经济向好预期以及中国需求共同作用促成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自5月1日至今,NYMEX原油期货7月合约已经从50美元/桶上涨到6月4日的69美元/桶,涨幅达到38%;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铜期货合约从4462美元/吨上涨到6月4日的5111美元/吨;CBOT大豆期货7月合约5月1日至今已经上涨了200美分/蒲式耳,涨幅超过20%。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记者发现,传统的以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跟随宏观经济周期进行波动,一般以5-7年完成一个长波动周期。不过,随着国际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周期正在缩短,螺旋形上升正在成为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新趋势。


大宗商品红五月
    3月2日至今,美元指数已经从89.39点下跌到6月5日的79.36点,美元的持续走低有力地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表示,3月18日至今,美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担心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流动性过剩,进而抛售美元。同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效仿,市场担心这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买入大宗商品资产,导致原油价格涨势强劲。
    第一创业期货高级研究员刘源源表示,回顾最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历次暴涨,都离不开“中国需求因素”。中国需求有力地拉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大豆为例,本市场年度至今,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5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超过500万吨的纪录水平,而6月份大豆进口量也将超过400万吨。由于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强劲,导致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进度明显加快。中国需求导致美国大豆供给异常紧张,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大豆本年度期货库存将仅有353万吨,为5年最低。市场预期,如果中国需求持续下去,美国大豆本年度期末库存有可能低于353万吨,创40年新低。


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回顾20世纪70年代至2002年的30多年历史,可以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趋势,其波动周期一般为5-7年,并且其波动周期与经济运行周期吻合。当然,从90年代开始,大宗商品波动周期已经明显开始缩短。进入2002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了长达5年半的持续上涨。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按照历史经验,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至少将使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低迷3年以上。但是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走出了颓势,姑且不论这轮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在如此短的时间能够恢复上涨已经足够让市场感到吃惊。
“全球大宗商品已经改变的以往的基本运行规律,周期性螺旋上升正在成为新的运行规律。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刚性,刚性需求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不可避免地呈长期上涨趋势。”刘源源表示。
    在他看来,2002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各国都将对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的安全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加紧了争夺,而这种争夺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2008年3月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等国纷纷宣布,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经济受损,因此决定停止大米出口,“以大米换石油”,刻画国际大米市场价格的泰国100%B级大米从3月27日的580美元/吨,短短两周就暴涨到1000美元/吨。对于原油的争夺也是如此,美国能源部通过调控战略原油库存来保证本国原油安全,同时也可以影响整个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目前美国战略原油库存已经增加1979万桶,而油价也随之大幅上涨。
    刘源源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掉、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国际支付货币地位非但没有改变,美国反而利用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有利时机,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关系”:即美国生产美元,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美国用美元“交换”其他国家商品。美元的贬值是不可改变的长期趋势,除非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彻底改变,而美元贬值的结果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国际资本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介入将是长期的,同时也会有力地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