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全球化3.0,“黑暗森林”还是共享?

作者:邵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01 23:53:15

摘要: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3.0,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货币体系独霸天下。与此同时,气候环境、网络空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埃博拉病毒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最重要是中美两国,G2必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全球化3.0,“黑暗森林”还是共享?

邵宇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3.0,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货币体系独霸天下。与此同时,气候环境、网络空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埃博拉病毒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最重要是中美两国,G2必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全球化3.0

前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主要发生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上,类似局域网。丝绸之路时断时续,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补充沿大陆海岸延伸。人们交换着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和一千零一夜般的异域奇闻。全球化1.0大航海时代,世界连为一体,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推动着旧大陆的原始积累,和新大陆的种族灭绝。

全球化2.0英国的日不落殖民地系统,见证了自由贸易和国际联盟的巨大能量。英国的成功似乎预示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对内——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公民意识;对外——自由贸易、条约体系、均势平衡。但总体而言,全球化2.0体系是一个东西方零和博弈和大分流的时代,所有其他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埃及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全部臣服于西方文明脚下,碾压中匍匐求生存。它产生了两个变异品种——日本,唯一成功的东方现代化国家,并开始谋求区域霸权;以及美国,全部由移民组成,从光荣孤立的美洲人的美洲到未来全球化3.0的“天命”领导候选人。还有就是后发生存空间的掠夺者德国,以及庞大的两极化的战争同盟,等待全球化2.0的末日大战的到来,最为文明和发达的各大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民族国家最终厮杀在一起。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3.0,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货币体系独霸天下。这个体系貌似更加包容,更符合正义原则,最贫穷的人口也可以从中分享收益,只要你加入全球食物链结构和使用美元结算,但天文量级的过剩流动性潮流不断制造危机循环和洗劫外围国家,金融经济货币危机连连,三个断裂带纷争不断。

同时气候环境、网络空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埃博拉病毒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生共识的所谓全球性议题,大都是涉及广义的安全,包括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即人类共同活动引发的全球级后果,甚至是技术创新引发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既是全球化、信息化在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带来的副产品;也是各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矛盾交织激化,文明冲突日益扩大的结果;更是国际合作规则体制机制缺失,各有算计、不能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应对所面临的困境。这些全球化挑战的凸显,促使世人从人类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治理模式改革、全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寻找解决方案。

中美的G2

最重要是中美两国,G2必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两国必须认识到:国际秩序中霍布斯意义上的单极利维坦也许会造就一股独大的稳态,但它的副作用也同样明显,因此后发大国也希望和平参与权利/责任分享,从而达成洛克式的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契约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一吨碳排放同美国一吨碳排放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样的,全球是如此之紧密连接,而不可能是黑暗森林,中美必须确保相互的繁荣而不是毁灭,唯有携手才能看到全球化的未来。

现实主义态度很正常,但只要有建设性。例如双方应当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实就是美方承认中国老二地位),美方欢迎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方则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两国确认G20作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美方支持中方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致力于与G20其他成员国密切合作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合作,通过推动鼓励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全球总需求不足和缓慢且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复苏;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提升潜在增长率,并支持一份强有力的G20贸易投资议程、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再度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

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美之间表率式的转圜将意味着与历史的和解,给未来以承诺以及人类自身的最终救赎,这才是在全球经济金融乌云翻滚中的一线金边,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就洋溢着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G2携手还是很有希望的,祝全球好运。

从技术进步角度看,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只不过在最后几分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最近的阿尔法go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似乎预示着奇点的到来近在咫尺;但遗憾的是人性和社会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法律和制度确实有一些进化,但并未取得普世的共识,分歧和争斗还会不断持续下去。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发射,在经历漫长的36年7天之后,它飞行了190亿公里,进入到恒星际空间,离开了太阳系。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4种中国的语言(粤语、国语、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唱片还包括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时任美国总统的问候、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以及115幅影像、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生殖器官图像及说明等。这是截至彼时全球文明的最终成果的一个小结和浓缩。我们不知道黑暗夜空中什么在等待着人类,一如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那样……

(作者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