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2015年区域不良率2.37% 浙江银监局:不良贷款整体可控

作者:张夏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31 21:50:19

摘要:在3月31日召开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傅平江介绍,2015年末,浙江省的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不良率2.3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比。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左右不良贷款仍会有小幅增长,但整体可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从2011年底温州银行业开始出现风险,浙江银行业风险暴露已持续一段时间。

在3月31日召开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傅平江介绍,2015年末,浙江省的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不良率2.3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比。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左右不良贷款仍会有小幅增长,但整体可控。

傅平江认为,这是经济金融转型发展过程中必将遇到的阵痛,但银行业也在逐步走出困境。他举例,不仅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增幅在趋缓,最先出现风险的温州银行业也连续两年出现双降。同时,浙江省银行业有2566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3.27%的拨贷比和超过13.77%的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足以应对中短期风险。

浙江对于不良贷款处置的力度也显而易见。在2015年,浙江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968亿元,创下全国新高和历史之最。

浙江的企业不良贷款连续四年出现“双升”,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认为,主要在于当地以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又集中在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波动影响。而且从2008年前后,浙江已经开始出了经济调整的迹象,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调透”,使风险累积下来。另外,浙江民间借贷盛行,企业间担保普遍,一些企业过度融资和投资,加速了风险蔓延。

“信贷风险暴露有个滞后期。这次信贷风险的暴露主要是之前年份形成的,浙江在这一轮的经济周期更替中受伤相对较大。”冯建龙表示,现在的风险暴露期不是风险潜伏期,更不是信贷收缩期。恰恰因为信贷风险暴露,不良贷款的出清,腾挪空间加大,浙江的经济在转型中已出现了上升态势。

从目前来看,虽然企业倒闭的风险有所减弱,但担保类链风险仍在。

傅平江回应,在浙江所有贷款中,保证贷款占1/3以上,再加上抵质押与担保相结合的贷款,总量大概要超过40%。

为了加强担保圈风险监测,当地银监局尝试建立企业欠息清单、重大风险企业清单、逃废债线索清单,并推动以政策性担保体系置换企业担保的作用,控制担保链风险蔓延。部分地市银行业协会还确定了“3、5、8”原则,即新增小微型企业不超过3家授信银行,大中型企业不超过5家,集团客户不超过8家。从源头避免银行的多头授信、异地授信、过度授信,以及企业的过度融资、过度担保。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