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30余国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 中关村企业热盼“走出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带一路’从去年3月28日愿景行动正式发布到现在正好一年,目前已跟沿线的30几个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3月29日,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在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上透露,更多的政府间的协议还在积极的磋商过程中。
“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之间提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其倡议和理念已经成为中国新的全球化发展的总纲领,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大的机遇。
“目前,我们中关村有9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家而言更多的希望是能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抱团‘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诞生的,由一批中关村核心领军的企业家、科研院所、机构,及有影响力的个人发起成立,核心发起机构60多家,覆盖了中关村大部分的产业。”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会长张晓东表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关村企业已开始“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就有76%的高科技企业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发展意愿,而一些企业的项目已经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例如,神州高铁已经完成了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地铁线路、新加坡地铁等地铁洗车机项目;缅甸、泰国、刚果等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建设项目也用上了中关村企业开发的新型材料。
张晓东表示,促进会的任务就是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理念、倡议为基础,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的经贸园区建设,以及科技产业转移等内容,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及高科技产业的优势,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企业“走出去”的共同体。
“我们希望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承包工程,还要进行资源开发的合作,希望我们企业能够到外面去投资建厂。”欧晓理称。据了解,作为平台,促进会拥有五项功能:信息共享功能、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功能、产业协调功能、投融资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文化人才的双向交流功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