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供求基本平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在地产商急着把房卖出去的时候,上海、南京一些地区的楼盘却出现了“捂盘”、“惜售”的现象。
在上海闸北区的中海万锦城的“捂盘”,让购房者在房价渐涨的态势下无奈。房地产销售的速度之快让开发商也惊异,并认为一线城市的供大于求局面已经转变,供求已基本平衡。
捂盘成了市场需求变化的表象。这几个月房子卖得太好了,让开发商认为现在的价格卖得低,想在未来多赚点?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不合时宜的捂盘
楼市“捂盘”现象,近日又出现新的苗头。
中海万锦城的开盘日期从去年12月一直拖到了今年5月1日。“去年底就交了诚意金,说过完年就能开盘。可钱交完过去快半年才在5月份开盘,现在最高2.7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比当初售楼员说2.2万元/平方米的售价差得太远了。”一位中海万锦城的准购房者抱怨。
购房者认为,万锦城的售价在“捂盘”半年后,进行了大幅调整。
中海万锦城的售楼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开盘时的确做过推广活动,交3万元的定金,即可享受最多10万元的优惠,想通过这个优惠积累更多的购房人。由于市中心的新供应楼盘不多,这个楼盘当时对外的报价的确有吸引力,因此在很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大量准购房者支付诚意金。
但交了诚意金的准购房人,却没有完全享受到当初开发商所说的优惠。“价格的确比原先上调了,但去年12月向意向客户说的价格并非正式报价。之所以向后推盘,是因为工程进度受到影响。”中海房产上海营销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其实4月前后,在上海、南京就有一些楼盘出现了惜售的情况。
南京市的长江路九号楼盘在今年3月份的售价还在约100万元/套,到了4月份已经涨至115万元/套。有网友表示,上述楼盘原计划于5月份推出二期房源,但开发商却试图“捂盘”以“期待涨价”。在上海,因销售过于火爆,位于上海闵行区的碧林湾三期4.28万平方米新房原计划在4月底推出新房源,却在开盘前两天封盘调价。
楼市供过于求扭转
专家指出,现在“捂盘”行为除了说明开发商有涨价的想法,也和特定地段房源供应的稀少、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乐观有关。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中档房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像200万-350万、周边交通和商业配套都比较齐全的房子,需求尤其大。这种房子未来的新增供应只会越来越少。”第一太平戴维斯高级投资经理张涛认为。
不过,地产商的心态似乎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已经从原先急于出货的销售策略,变为不紧不慢的销售。一线城市市中心土地供应的稀缺,让一些中、高档楼盘变得奇货可居,缓过气来的开发商想获得更多的利润。
然而在一些地产商“捂盘”的背后,却折射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虽然5月份开发商推盘数量继续扩大,但可售量继续缩小。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商品房可售面积连续6个月下滑,5月的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1584.23万平方米,环比4月下降5.46%。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深圳。中国指数研究院深圳部研究总监林建晖告诉记者,目前深圳的可售面积连续6个月走跌。5月末深圳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433万平方米,可售房源不到4万套,环比下跌13.29%。
“现在房产的销售速度真的是太快了。”大华集团副总裁陈宁认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从去年供过于求的状态转到了现在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
开发商:别太盲目乐观
“近期的确出现了个别的捂盘现象,但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普遍的市场情况。”同策房产华东事业部副总经理赵钢表示。
应该说,银行信贷的支持对这轮中国楼市回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前4个月,中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总计达5.71万亿人民币,创下历年来最高纪录。但信贷能否继续支持房地产业发展,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库存压力进一步缓解,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可售量仍偏高,库存压力仍然存在。赵钢认为,虽然今年前几个月的销售速度比较快,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巨大的库存压力仍没有解除。
专家指出,房地产市场走向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虽然中国经济增幅下滑已经得到抑制,但并不能说明已经发生了反转,进入了上升通道。在这样的形势下,房地产能否一枝独秀,继续2-5月份的增长势头还很难说。因此下半年房地产形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上半年良好的形势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会继续“一片光明”。
“别太盲目乐观了,想通过捂盘来获得未来更高的销售价格,未必行得通。要看到,销售速度的加快是和价格下降有密切关系的。价格涨得过快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华企业一位人士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