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减税,还要降低企业的隐性负担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马维辉 两会报道
3月1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会议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
贾康:去杠杆要具体化,我们始终认为,要结构化地去杠杆,不能简单理解为什么地方都要去杠杆。其实某些地方还要加杠杆,比如必要的政策性金融。一定要强调结构优化地通盘考虑,整体上要注意不能出现过大的泡沫和金融风险。
杠杆首先也要看它对全局的位置,如果金融方面有泡沫的,不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就要控制;而有些小微企业、三农的领域,杠杆不足的,还要配套一些政策手段,以健康的政策性金融来支持,那就不是去杠杆的问题了。
去库存首先就是房地产,也是一定要区分。房地产市场现在是“冰火两重天”,“冰”的这边(三四线城市)要去库存,“火”这边(北上广深)就不能这样了,一定要区别对待。
去产能特别要强调摆正主语,不要以为政府可以一一甄别,把谁淘汰出局,把谁留下来。面对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政府要做的是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靠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才能真正地淘汰落后产能。
总之,供给侧改革特别强调结构性,一定要区别对待。
记者:降成本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贾康:首先还是要努力减税,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负担都是税外负担,比如收费、五险一金,以及行政部门的收费。中央至少有几十种基金,地方更是五花八门。还有一些隐形的,例如红顶中介的设租寻租费用,那些更不合理。这些东西能不能真正降下来,就不是一个减税的概念能够覆盖的了,一定是配套改革才能够解决。
实际上,有些连费都称不上的东西,才是企业不得不去打点的,这些隐形的综合成本必须降低。我们通过具体调查了解到,有些企业苦不堪言,不是税压的,而是税外的负担、隐形负担压的。这个配套改革是我看中的。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减税降费”,说明中央意识到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