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人口的负增长点或将提前到2023年 全面放开人口政策还有哪些障碍?

作者:王晓慧 马维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04 17:13:46

摘要:针对这一人口政策,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李崴提出,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和日益加快的老龄化,最迟在2017年底就应该全面放开生育。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马维辉 北京报道

“人口政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全面放开,但这需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时政府的配套设施没能跟上,如老百姓最纠结的学前教育,也是政府最没做好的一块。”3月4日,连续五年呼吁放开二孩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原校长贺优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就目前来看,我们必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将鼓励生育的思想提前一步,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更具实质性的措施鼓励生育,修订现行的一切不利于生育水平回升的法律法规。

人口负增长或将提前

针对这一人口政策,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李崴提出,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和日益加快的老龄化,最迟在2017年底就应该全面放开生育。

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为19%,但是每年新生儿比例却不到世界的12%。人口学者姚美雄预计,中国人口的负增长点可能提前到2023年。对此,李崴认为,如果不能大幅度提高生育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进而严重拖累财政并削弱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放开二孩,目的是为了“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个重要举措,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一步。

但是,“能生”是否“敢生”?实行了三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根据1980年以来的两百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目前生育意愿大致在1.6-1.8之间。由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存在落差,实际的总和生育率更低。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仅在1.2左右。从2014年初开始到2015年一年多的时间,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中仅有13%左右申请了再生育。

特别是再加上难以解决的学位紧张、日益飙高的学前教育收费、婚育的机会成本和生养的抚养成本过高,以及男、女产假问题、女性就业问题等等,都成了想要生二胎的父母面前的一道道“大坎”。原先预计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每年新增200万人,但实际上到2014年底累计新增申请生育单独二胎的不到100万。到2015年8月为止,也只有169万对夫妇提出了生育二孩申请。

何时鼓励生育?

光有政策还不够,还需要鼓励政策。

为此,贺优琳建议,首先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借此可以减少生育的成本负担,减轻生二孩的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民众生育意愿;其次,建议将产假延长,女方产假时间要比第一胎长一个月;再次,建议政府需要做好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营造一个愿意生二孩的社会氛围,如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同时提高学前教育实际水平,加大力度办好幼儿园、小学,使父母们无后顾之忧;最后,建议教育部在中小学、幼儿园多宣传二孩家庭的好处,校方主导,开展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层面为家庭营造更幸福、和谐的生活环境。

对于鼓励生育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使全面二孩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尽量消除育龄夫妇的思想顾虑,减轻育龄夫妇生养孩子的经济负担。

从操作层面看,黄细花建议税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减免生育二孩的家庭个人所得税;其次,建议将生育假期从现在的98天延长到180天,以利于母乳喂养;此外,应逐步将托儿和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由财政拨款资助,并完善城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配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