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宏观税负高不高:数据与实际感受差太多 2016年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约占GDP的1.1%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2-23 16:10:59

摘要:专家认为,总体看,中国宏观税负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2.8%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

宏观税负高不高:数据与实际感受差太多  2016年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约占GDP的1.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我国上年宏观税负值揭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1年制定的标准计算,2014年、2015年中国宏观税负均为29.1%。如果包括土地出让收入,也剔除成本补偿性费用,只计入土地出让净收益。加上土地出让净收益后,2014年、2015年宏观税负分别为30.5%、30.1%。

专家认为,总体看,中国宏观税负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2.8%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

不过,这和企业的感受并不相同。

在全国工商联一次会议上,参会的300多名民营企业家普遍表示“日子难过”,有些企业税负超过30%,员工的“五险一金”占到了成本的40%至50%。

“税负重是中小企业很难盈利的重要原因。”一位服装厂的经理告诉《华夏时报》。

在我国,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除了交增值税,还要缴纳多项税种,有盈利的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瑞丰负责海外离岸公司注册业务的张经理表示,内地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不乐观,国内税务成本高,开支大,往往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转而在国外注册公司。

低税负?

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也反映政府职能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

按照IMF的统计口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后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不能简单相加,要扣除四本预算中的交叉重复部分。

比如,2015年仅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高达32547亿元,但在计算宏观税负时,这部分政府收入是扣除的。

此外,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数据差异较大,比如2015年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降低税负不应缺席稳增长和调结构》称,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高达37%,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极不相称。同时,与发达国家实行“高税负、高福利”政策相反,中国是在低福利水平上实行高税负,税负更是明显偏高。

“宏观税负只是一个平均数,它的意义在于反映税负变化趋势,却并不能说明税负高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诞向媒体表示。

事实上,单看企业所得税,我国税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过,增值税却处在世界最高水平段,相较于发达国家普遍的1%的税率,我国增值税率高达17%。此外,还有印花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堤围费等税费是企业必缴税种。

此外,法外收税时有发生,税收虽然不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却比明面上的税收要多。各种名目的收费或罚款往往形成了收费部门的部门利益或者地方政府的非税财政收入,成了老百姓的隐性税负。

“税收负担太重,非常不利于企业投资和创新。当企业的精力全部用于生存,就没有发展的精力了。”上述服装厂经理表示。

“税率不高但税负感重,这是我国税收的一个问题,和税制建设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

事实上,判断宏观税负是否合理,还应该联系财政支出的情况通盘分析,看是否存在建设性支出、行政成本支出过高而福利支出不足的问题。

减税降费仍发力

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减税呼声不断,政府不断加大减税清费力度。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稳定税负”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中。

2015年以来,财政部门继续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结合税制改革总体方向实施减税。同时,实施普遍性降费,及时部署涉企收费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针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也不断加大。仅去年,财政部两次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至所有小型微利企业。另外,财政部还针对创新创业、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税费措施。

不过,尽管近些年政府清理各种收费,尤其是2015年以来,财政部门结合税制改革总体方向实施减税,同时,实施普遍性降费,及时部署涉企收费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但乱收费现象还没有彻底消除。进入2016年以来,减税降费力度依旧不减。财政部已取消、停征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等等。

此外,税改也在积极推进。营改增每年减税规模高达2000亿元,今年将覆盖最后四大行业。根据瑞银报告估算,2016年营改增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减税规模约为2403亿元,再算上小微企业减税等项目,2016年合计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约占GDP的1.1%。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将在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创新、改善民生等减税降费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施减税降费措施,激活经济增长动力,支持经济结构性调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