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CPI“深寒”,全球经济现危险信号 通缩魅影逼美联储刹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通胀和通缩哪个更可怕?
反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或许更加厌恶以价格上涨为标志的通胀;但是对于投资者和决策者而言,往往藏匿于通缩背后的衰退幽灵更值得警惕和忌惮。根据《经济学人》对全球50多位顶尖经济学家的调查结论,也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他们认为,通缩所带来的“传染性”具备更强的摧毁能力,摧毁的不仅是股市、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国家经济的健康,更大程度会伤害到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
因此,当一大波典型通缩指标再次袭来之际,那个困扰了全球市场长达7年之久的梦魇又一次被唤醒。“我们有可能又一次步入通缩的泥沼,或者说我们从来就没走出来过。”巴克莱全球通胀策略主管迈克尔·庞德称。
为了驱散通缩阴霾,包括中国、加拿大、新西兰、欧洲央行在内的货币决策者们或许不得不再次考虑降息,而已经调转方向走上加息之路的美联储也或许将迫于形势踩下刹车,甚至挂回倒挡。
危险信号
1月19日,欧元区2015年12月通胀数据公布,虽然欧元区12月CPI年率终值与12月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年率终值升幅均符合预期,但是0.2%和0.9%的增幅仍距离欧元区2%的中期通胀目标相去甚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元区已经努力了近7年。比疲软的通胀数据更令欧元区感到忧心的是,作为欧元区的前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与意大利的通胀指标不仅没有给欧元区整体通胀增添动力,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拖了后腿。同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15年12月CPI年率终值为0.3%,CPI月率终值却是-0.1%;而刚刚宣布进入“经济紧急状态”的法国其12月CPI年率和月率终值分别为0.2%和0%;意大利2015年全年通胀年率则仅为0.1%。
“按照这样的爬行速度,欧元区恐怕在2016年都很难完成CPI增幅1%的目标。” 北欧联合银行经济学家霍尔格·桑特说。
与欧元区同样陷入通缩忧虑的还有中国,当1月19日稍早时候,中国公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GDP为6.8%,这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增速。而如果将这一经济增速与更早之前所公布的创下6年来最小涨幅的CPI和连续4年负增长的PPI联系在一起,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似乎更为严峻。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与欧洲所散发出的“寒意”同样也感染着其他经济体。
记者统计发现,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经济体中,除了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要增长点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因“双赤字”缘故正在经历通胀侵扰外,其余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均较各自央行设定的2%目标区间相去甚远。在通缩陷阱中挣扎了十年之久的日本,在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帮助下其通胀指标也一直徘徊在1%附近;而英国2015年全年的CPI增幅为零,创下了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即使是已经启动加息进程的美国,通胀率也依旧是其最大的软肋。1月2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其12月CPI数据,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美国12月CPI环比萎缩了0.1%,同比上涨0.7%,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月率增幅也仅为0.1%,均不及预期。
“在能源价格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通胀信号灯正在持续地向我们发出警告,前方危险。”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查尔斯·圣阿尔诺说,“而这一信号灯也将成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指引。”
回到过去
在得知欧元区疲软的CPI数据一天后,曾经发誓“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通胀目标”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再次重申了他的承诺。1月21日,在其2016年度第一次货币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德拉吉强调“通胀预期对评估量化宽松政策将至关重要”。
“欧洲央行很有可能会在一季度末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即启动QE2。”美林美银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写道。而有可能与欧洲央行在同一时间扩大宽松政策的还有中国央行。包括瑞银、野村等机构在内普遍认为,2016年中国央行有可能会实施两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而瑞银则认为两次降息将都集中于2016年前两个季度。
疲软的CPI数据除了会让正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更加坚持自己的选择外,也让那些正准备或者已经走在加息路上的央行停下脚步,或者改变方向。
1月19日,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新年的首次讲话中收回了他此前对于加息的支持,转而暗示该央行或许会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观望,“现在还不是加息的时候,迈向货币正常化之路仍在起步阶段,未设定时间表”。鉴于卡尼的这番鸽派言论,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其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将其对英国央行的加息时间预期从2016年的8月推迟至了2017年的2月。
“英国央行加息或将以‘步行’的方式进行,预计2017年和2018年分别加息75个基点。”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其报告中写道。
在全球通缩气氛的包围之下,美联储也很难再一意孤行。在美国去年12月CPI数据公布后,联邦基金利率显示,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已经暴跌至22.1%,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指标则将下次加息时间锁定在了2016年10月。
从去年12月按下加息按钮以来,美联储FOMC中具有投票资格的10名委员中,已经先后有超过一半的人强调将会关注通胀预期;其中还包括了著名的“鹰派”人士——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通胀预期下滑的情况已经持续了18个月,我现在开始考虑我的设想是否正确。”布拉德说。而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甚至表示,如果未来经济疲软并不会排除考虑负利率政策。
为了加快美联储官员的思考节奏,在美国CPI公布当天,市场开始逼宫。WTI2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7%,创2005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收于每桶26.55美元,创2003年5月以来最低收盘位;美国三大股指大幅低开,其间跌幅均一度超过3%。而在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一个月来,美国股指已经下跌了近13%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