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普惠金融“活水”注入小微企业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23:10:12

摘要:近年来,银行业的“普惠金融”概念多由互联网理财产品所阐释。而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普惠金融”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破解融资“难”、支持创业创新的层面。

普惠金融“活水”注入小微企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年来,银行业的“普惠金融”概念多由互联网理财产品所阐释。而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普惠金融”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破解融资“难”、支持创业创新的层面。

11月25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举办行庆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普惠金融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讨会。民生银行特邀小微企业客户代表,政府机构、金融同业机构、研究咨询机构,以及民生银行总行有关部门等社会各界约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活动。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民生银行将从着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等国际先进经验、引入“互联网+”和“托管+”,构建“战略引领、跨界互联、聪惠共赢”小微金融升级版,破解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痼疾。通过打造“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金融沃尔玛超市”式社区金融商业新模式,为居民客户提供可信赖的“金融管家式”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享发展。

开辟“小区金融”市场

到早市买个菜顺路办张银行卡、缴个水电费,下班了也不用担心银行关门……如今,不少市民发现,在自家小区里出现了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网点,许多金融业务在家门口的社区银行就可以办理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汹涌来袭、金融脱媒趋势的不断加剧、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提速,银行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很多银行积极响应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社区银行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从“让客户到网点来”变为“到客户身边去”,让专业金融服务贴近每一位居民,本着便民、利民、惠民的理念,解决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众所周知,社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与社区居民,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被誉为“通向客户的最后一公里”,也代表银行业未来战略转型的方向。

为此,各家银行纷纷以社区银行为支点加速跑马圈地。2015年,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着力创新开辟“小区金融”市场,并将“小区金融”作为继“小微金融”的又一项“利民、便民、惠民工程”,成为了普惠金融的特色样本。

“社区金融也是针对社区居民的一种专业金融服务业态。”民生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各家银行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居民的简单金融交易需求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得以满足,但从国内外实践看,对于复杂的金融咨询和交易,客户仍然倾向于以面对面方式,接受银行人员的专业服务。

为此,社区金融在贴近居民,赢得居民信赖,深入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成为社区居民“好邻居”的同时,其核心是在“好邻居”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丰富的金融产品供给与购买咨询服务。很多社区居民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了解保险、基金、贵金属、券商等各种金融产品,更不清楚如何运用金融产品组合实现自己的财富管理。社区金融借助社区网点和服务团队,主动贴近社区居民,向其介绍财经资讯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知识,帮助社区居民购买适合自己的各类金融产品。例如,在一家社区网点,服务团队在周末邀请社区居民参加理财沙龙,邀请基金、券商的专家,分享最新的财经资讯,介绍市场走势以及资产配置建议,让社区居民周末在家门口也能悠闲地享受到专业金融服务。

二是特定客户群的专属财富管理服务。社区有各种各样的客户群,银行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基础上,可以细分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比如,民生银行在社区开展了家庭综合财富管理服务。与传统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个人理财不同,民生社区金融的家庭财富管理服务,更加注重家庭财务规划以及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家庭责任的实现,是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

助力小微企业

据记者了解,社区金融除了在服务内容、渠道等方面更“接地气”,还加大了与周边小微商户的合作力度,更契合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要。住在集庆门大街的陈女士,是民生银行社区支行的常客。刚开始,她是被下班后也能办理理财业务吸引进店,渐渐的发现了社区金融的实惠:自己常去的快餐店、美容机构,都是该社区支行的合作商家,同样的消费,刷卡折扣更多。在民生银行集庆门社区支行,除了针对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产品与服务,还经常举办社区中医义诊、财富讲堂、有机食品团购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银监会始终坚持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激发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截至2014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六年实现了增量和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个不低于”目标。截至2015年6月末,又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三个不低于”目标。

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稳步攀升。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15%。与2010年末水平相比,5年间增长了2倍(2010年末小微贷款余额为7.5万亿元)。同时,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51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近9%。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全部小微企业总数的2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在70%以上。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小微企业融资目前还面临四个困境,一是经济发展结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挤压;二是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越是紧缩时期,所有问题都会刚性反应在资金需求方面;三是金融体系的机构性缺陷,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大银行主导的银行结构,以及微型金融供给不足;四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为应对以上困境,姚余栋表示,应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尽快放开中小银行体系。

据中国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服务网格化是发展“普惠金融”,夯实基层金融服务基础,促进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使广大居民都能享受到金融均等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为此,为了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通过持续性的小微金融产品创新,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能力,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下一步,中国民生银行将以发展实体经济、扶助小微企业、推动民生发展、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在产品设计、信贷投放上向小微企业倾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