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补偿款会计处理引深交所关注 斯太尔业绩承诺今年或难完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将业绩补偿款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近日,斯太尔(000760)的一个会计处理方式引起深交所公司管理部的关注。深交所要求斯太尔在10月19日前,补充说明将取得的业绩补偿款确认为当期损益的原因及会计准则依据等三个方面情况。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斯太尔尚未发布补充公告并复牌。
事实上,这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的业绩补偿款,成为了斯太尔今年三季度扭亏为盈的关键。斯太尔发布的预告显示,其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预增近35倍。
然而由于计算业绩补偿的标准是以扣非后净利润为准,因此在去年业绩承诺未达成的前提下,这个一直被外界称为“德隆系”复出标志项目的上市公司,或许仍将完成不了2015年的业绩承诺。
业绩补偿款计入损益
10月15日,斯太尔公告预计今年1-9月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100万元,同比上升约3479%。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斯太尔方面表示:“第一,公司针对行业政策大幅变动带来的影响,调整经营规划,加快推进柴油发动机国产化进程;第二,公司积极关注高性能柴油发动机及新能源动力领域上下游的投资机会,但新的利润增长点尚未形成;第三,公司控股股东2014年度业绩补偿承诺履行完毕,公司确认了相关补偿收益。”
资料显示,斯太尔控股股东山东英达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英达钢构”)本来是以支付股份的方式进行业绩补偿,不过在今年5月份,上市公司与英达钢构重新签订了《利润补偿协议》,拟对标的资产江苏斯太尔的业绩补偿承诺由现金补偿的方案代替原股票补偿的方案,以现金形式向上市公司全额支付2014年度业绩补偿款1.55亿元。英达钢构继7月24日支付6000万元业绩补偿款后,又于8月10日、11日和14日分别向上市公司支付了5000万元、2000万元和2593.43万元的业绩补偿款以及相应违约金49.76万元。
事实上,上述第三点业绩补偿款确认当期损益或许才是斯太尔三季度扭亏为盈的关键。斯太尔今年上半年为亏损4661.96万元,预计今年7-9月盈利约6762万元,若扣除这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的业绩补偿款,斯太尔7-9月份其实也亏损8000多万元,因此斯太尔今年前三季度实际上是亏损逾1亿元,亏损幅度同比进一步扩大。
对于是否能将业绩补偿款计入当期损益,深交所出具《关注函》,要求斯太尔说明将取得的业绩补偿款确认为当期损益的原因及会计准则依据,说明该项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证监会会计部在《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年第2期)中的有关规定,“斯太尔将取得的业绩补偿款计入当期损益,是否符合市场会计处理惯例?如是,请说明具体案例。”
记者采访的一些会计师认为,是否计入当期损益,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将业绩补偿款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不合理,实际上当时应该确认一笔金融负债,现在冲掉就好,斯太尔的会计没有合理运用金融负债这个科目。”江苏一位资深注册税务师告诉记者。
10月20日,记者多次致电斯太尔证券部,但其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
2015年还要业绩补偿?
斯太尔原名为博盈投资,原大股东为荆州市恒丰制动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博盈投资开始筹划非公开发行,拟向英达钢构等6名对象非公开发行3.14亿股,用于收购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斯太尔动力增资项目、技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2013年年底,博盈投资完成募资约15亿元,2014年6月正式更名为斯太尔。
而在2012年非公开发行预案中,英达钢构做出了业绩承诺,承诺募集资金收购的标的资产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斯太尔动力有限公司”)在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每年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若未达到净利润承诺数,英达钢构将按差额对上市公司优先以股份进行补偿。
但其实,英达钢构与斯太尔动力并没有关联关系,亦即英达钢构是为一个没有关系的资产做出了业绩补偿承诺。而最直接的效果是,受此利好刺激,斯太尔的股价由原来的每股5元左右上涨至10元以上。
其实当时收购时,斯太尔动力的业绩就不大好,在并入上市公司报表后,斯太尔动力净利润也未出现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下滑,斯太尔动力经审计后的2013年度净利润为7.76万元。2014年,斯太尔动力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74亿元,虽然同比上年有所增长,然而与当初的承诺利润数相差1.56亿元,仅完成承诺数2.3亿元的4.78%。
由于计算2015年业绩承诺实现情况时,需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此计算,2015年前三季度,斯太尔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逾1亿元。因为今年斯太尔已经置出名为博盈投资时的车桥资产,因此今年斯太尔的报表数据约等于当时业绩承诺标的资产的业绩,相较于当初承诺的2015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4亿元,存在不小的差距。
“英达钢构对上市公司进行现金补偿,是为自己当初‘夸下的海口’、做出的业绩承诺付出相应的代价,上市公司收购的资产2014年完全没有实现业绩承诺,今年前三季度扣除补偿款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如何让人相信它2015年的业绩承诺会实现?而我认为这部分资产盈利能力不行也是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一位投行人士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