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销量下滑错不在自己 访奥迪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
没有任何意外,当地时间9月15日上午揭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依然独占“自建”的展馆,与奔驰所在的2号馆对望而居。这一情形已连续上演多年,但这一次二者之间间隔的那条马路却发生了反转——今年前8个月,奔驰在全球共交付新车119万辆,奥迪则为118万辆,1万辆的差距,足以让奔驰力挫奥迪,成为全球第二大豪华车制造商。
奥迪的大意失荆州与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休戚相关。今年8月,奥迪在华销量为45196辆,同比下降4.1%;1-8月,奥迪在华总销量为361316辆,同比亦微跌0.76%。
对奥迪来说,在法兰克福车展开幕前收到这份成绩单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这多少冲淡了奥迪为本届车展搭建的那一颇具未来感的——这也是奥迪品牌的核心内涵——展厅震撼的氛围。在这一占地3850平方米的展厅内,奥迪在天花板的四边搭建了四条跑道,而正中央的罗盘则分别指向代表T(Technology)、Q(quattro)、S(Sport)和U(Ultra)的四条跑道。这寓意着奥迪,乃至整个汽车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电动车和设计。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趋势,奥迪除在本届车展上首发了全新的奥迪A4,更带来了颇为梦幻的奥迪e-tron quattro概念车。这是一款采用最新研发的电池技术和极致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确保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纯电动SUV,预计2018年投入量产。对于这款未来或被命名为奥迪Q6的新车,奥迪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确信,“奥迪e-tron quattro是奥迪对未来豪华车的最好诠释。”
然而,在未来到来之前,奥迪必须要面对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现实。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奥迪内部人士称,早在去年年中便曾对当前车市整体状况有所预判,但现实显然比奥迪的预测更为艰难——不仅中国汽车市场的行业生态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同样发生着改变。深入持续的反腐败和行业内的反垄断,都给予了奥迪一定的打击。尽管施泰德称“反腐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客户购买奥迪产品的决心,但对奥迪的销量影响并不明显”。
对已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30多年的奥迪来说,2015年无疑同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一起站在了十字路口。未来的奥迪将怎么走,又将如何应对挑战?面对《华夏时报》记者,施泰德给出了部分答案。
《华夏时报》:进入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特别是豪华车市场深陷低迷。如何看待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未来走势?
施泰德:中国的经济有些下滑,汽车市场亦有相同的趋势,这一点我们一点儿都不惊异。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甚至出现了过热的局面,在豪华车市场和普通市场亦呈现正面、稳定的增长态势。目前,中国国内豪华车市场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为9%,将来会增加至12%-15%。中国消费者有很强的购买力和消费结构,基于此,我们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
《华夏时报》:今年前8个月,在全球市场奥迪被奔驰反超,这是否是因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羸弱表现所导致的?
施泰德:我们并不觉得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是奥迪自己导致的。奔驰的成功与其国产化有关系,比如GLC和新C级,但是奥迪在三四年前便做到了这些。至于二线豪华车品牌,比如沃尔沃、捷豹路虎在中国发展的并不好,甚至出现了严重下滑。接下来,奥迪40%的产品都将进行更新换代,比如全新Q7、A4、A5,未来我们的销量将会非常成功。
《华夏时报》:相比竞争对手,奥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布局的速度似乎较为缓慢。奥迪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
施泰德:三四年前,大家都不知道EV的前景会如何,也不知道将来会使用怎样的技术。奥迪在第一阶段采用了PHEV技术,如A3 e-tron等,将来PHEV A6也会实现国产,包括电池,未来将推出更多的国产化新能源车型。第二阶段,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已达到500公里的续航能力,会大大促进EV的发展。到2020年后,PHEV和EV的销量会得到(全球销量)15%-2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情况将同样如此。
《华夏时报》: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中国政府也放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作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的代表,奥迪如何评价“外行造车”?
施泰德:汽车,尤其是未来的汽车是最复杂的工业化产品,对于“外行造车”,我们非常欢迎。但是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比如模具、电气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都需要具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