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应宜伦携“擎感”来袭

作者:刘珊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9-06 23:41:14

摘要:博泰集团创始人应宜伦在沉寂了4个月之后带着新产品擎感I.P.D.A.终于又回到公众视野。

应宜伦携“擎感”来袭

博泰集团创始人应宜伦在沉寂了4个月之后带着新产品擎感I.P.D.A.终于又回到公众视野。

截至9月6日,擎感I.P.D.A.智能车脑已经在京东众筹到728万元,而距离众筹结束还有12天。从上海车展的Project N到如今的擎感I.P.D.A.,应宜伦终于将虚无缥缈的概念变成了具体落地的产品。根据应宜伦的说法,博泰为打造擎感I.P.D.A.可谓颇费了一番功夫,包括两年超两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入,以及重金聘请的各领域人才——沃尔沃中国董事长沈晖、前梅赛德斯车联网负责人Christoph、前标致雪铁龙车联网负责人Nicolas……

擎感I.P.D.A.是博泰互联网造车迈出的坚实一步,还是虚晃一枪?

据应宜伦介绍,擎感I.P.D.A.的最初诉求是,它不但要提供智能手机的一切功能与体验,更要考虑汽车这一载体的特殊环境。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擎感I.P.D.A.做到了在2G DDR运行内存的支持下能够启动比手机快8倍、导航比手机快15倍、蓝牙音乐播放比手机快8倍、应用切换比手机快5倍,将对用户注意力的分散降到最低。

更直白地说,速度的提升意味着更加安全的用车环境。数据显示,在车速60km/h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20米。根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开车看手机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打电话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以导航服务为例,用手机操作,从区域切换到目的地输入搜索再到路线选择,往往要通过九步才能启动一次导航。而擎感I.P.D.A.仅用语音指令就可一步调出历史目的地,而陌生目的地也只需两步即可完成,最终彻底解放了用户的双手。

“四年前我们创造了全球第一个车内语音交互技术,比Siri早了9个月。”应宜伦介绍称,“从静态演示到真正实际道路使用我们花了四年时间,投入了超过6500万元的研发费用。”

具体到擎感I.P.D.A.,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两亿元人民币。据介绍,针对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无论是方言还是口头禅或是特定方位,都能实现 99%的识别准确率。

更重要的是,“当车辆遇到事故时,手机早已因为剧烈的碰撞不知去向,而搭载了I.P.D.A.的车辆可以通过车辆信息系统得知事故信息,并立即进行救援。”应宜伦说,“这是一款车内体验超过所有智能手机的产品,有了它,车内不再需要智能手机。”

应宜伦表示,博泰希望擎感I.P.D.A.能够凭借博泰六年来在车联网行业的技术积淀,赋予汽车情感,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二代移动智能终端。

然而作为一款后装车机产品,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很多车厂在研发汽车时内部有无数的信息并不对外开放。而普通的汽车与顶配的汽车差距大多有十万,在奔驰等豪华品牌甚至是30万-40万的差距。“基于多年的整车经验与几百位工程师的努力,我们将所有的汽车都与最顶配的汽车统一标准。”应宜伦介绍,“无需花费高额费用即可随时了解车辆状况,每次出行前不用去专业机构,一按即可完成对上千个汽车零件的体检。”

擎感I.P.D.A.的“大白”特质还体现在,车辆被盗时可以根据手机找到车辆位置;通过规范驾驶习惯,还可获得更便宜的汽车保险并节省大量燃油。

不过,价格上无太大优势并未影响“擎感”引发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在京东众筹的第一天,众筹金额就突破了200万元。据应宜伦介绍,博泰将在众筹成功后的30天后开始正式供货。“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否改变时代,但至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车内超越智能手机的体验出现。”应宜伦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