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起点 新生命
北京市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首批学员毕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映 摄影报道
6月19日,北京市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第1阶段毕业典礼暨北京东城中途之家生活重建项目推介活动在京隆重举行。作为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的以同侪服务为核心的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项目,本训练营第一阶段,已经为20名北京籍伤友学员全部实现了生活自立,也为全国130余万脊髓损伤者(简称“伤友”)自立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争鸣、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副主任张宁、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副主任王彤;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李楠、东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汪凯燕等领导和训练营的学员出席了本次活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军、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吴文彦等领导,以及著名歌手胡海泉、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在视频中致以诚挚的祝福和热烈的祝贺。
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项目在海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我国大陆地区至今仍没有系统化的开展类似项目。本训练营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中途之家承办,是北京地区首次举行类似培训活动,填补了北京地区针对脊髓损伤者服务的空白。2015年度,训练营采用2期集中住宿式和3期社区日间式两种模式训练50名北京籍脊髓损伤伤友,目前已经完成第1阶段的前两期集中住宿式训练。
生活重建开展的是一种适应新身体状况的全方位的生活能力训练,学员们通过每期28天的集中训练,通过心理、体能、自我护理、生活技能、辅具、无障碍、政策、社会融入、咨商、出行能力等课程,实现了完成生活自立所需各种能力的提升,学会了如何使用新的身体,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命。这其中有颈椎受伤的9级小号手孙晓阳,通过训练不仅完成了自立生活,重新拿起了阔别6年的小号,还在训练营结束后不久实现了坐着轮椅到日本自由行的梦想;还有训练后回报社会、为伤友维权的北京爷们儿、国家特级厨师范梦富。
目前,中国有脊髓损伤者 30余万人,并且还在以每年5至7万人的速度增长。作为100%的后天受伤的伤健者,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极限运动、高风险职业和病变等意外造成的,伤友受伤平面以下的所有神经功能都会出现严重的障碍。伤友的平均受伤年龄在20至30岁,他们的个性和心智完整而独立,大多数拥有宝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身体的残障成为限制他(她)们能力的墙。曾经的他们或数年如一日的在父母或照护人员的护理下生活、或将自己封闭在房间内虚度残生、或眼望窗外的蓝天妄自菲薄、或心存致远却苦于肢体的残障难以行动。
据测算,1名30岁受伤的伤友如果终生在他人照护下生活,经初步估算,将消耗30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和国家成本,而海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伤友都可以通过生活重建实现自立生活,再通过职业重建,利用既有的知识和技能重新成为优质的人力资源,通过生活重建实现自立生活、回归社会的伤友,可以将“300万”这个负数变成正数。
据了解,训练营还将于今年7月在东城区景山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开展社区日间式的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虽然短短的训练并不能彻底改变伤友的生活,但可以为伤友指明方向,提供工具和办法。每个伤友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了我们社会,生活重建通过重塑伤友自立生活及创造价值的能力,解决每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实际行动协助伤友共圆他们的伤友中国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