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IMF的改革难题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06 21:42:00

摘要:IMF的改革难题
■赵灵敏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各参战国元气大伤,经济千疮百孔,唯有美国坐拥全球3/4黄金储备和遥遥领先的军事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美国助理财政部长的怀特所主张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压倒了由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主导的英国方案。1945年12月27日,依据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正式成立。
    近70年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几经修改,但美国主导的事实并没有改变。从投票权份额来看,IMF的决策采取绝大多数原则,一般决策需要50%以上的投票权通过,重大决策需要85%。而发达国家拥有超过60%的份额,其中约45%集中于七国集团,美国和欧盟均拥有超过15%的投票权,即事实上拥有一票否决权,从而牢牢控制了IMF的决策权。从IMF1969年创设的“纸黄金”、“特别提款权”的组成来看,各国货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美元(41.9%)、欧元(37.4%)、日元(9.4%)、英镑(11.3%),没有其他货币什么事。从管理人员构成来看,IMF的总裁按照惯例由欧洲人担任,美国人担任第一副总裁,三名副总裁中仅有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来自发达国家。
    但世界经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2000年前后,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是1/3;而在2000-2007年左右,这一比率上升到1/2;金融危机发生的5年内,这一贡献率上升到3/4,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率占到了1/3。这种变化需要反映到IMF的治理结构中来。
    2010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了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IMF的份额将增加一倍,约有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此,中国将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份额占比计划从4%升至6.39%,一跃成为IMF第三大份额国,比第二位的日本(6.461%)仅低0.071个百分点,金砖四国(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将全部跻身IMF份额最高的十大成员国之列。届时,IMF十大成员国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美国的配额只是从当时的17.69%降低到17.4%,依然拥有一票否决权。
    应该说,这一方案的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即便如此,美国国会依然拒绝批准。由于去年年底是批准的最后期限,从今年开始,已经批准了方案的140个国家开始寻求绕过美国的改革方案。2015年4月20日,IMF副总裁朱民在IMF和WB(世界银行)春季年会上再一次对美国不能批准2010年改革方案表示失望,并表示不会再等下去,已经启动了改革的“B计划”,就是“考虑从发达国家转移一部分份额,或者增加一部分份额给新兴经济体的方法,使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份额最大程度上达到份额改革方案要求的水平”。而4月17日闭幕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公报也对IMF 2010年改革方案因美国阻挠未能实施“深表失望”。
    IMF的配额改革迟迟无法取得进展,不仅让广大发展中国家非常失望,而且由于其核心职位大多由发达国家占据、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不足,导致IMF在危机应对上进退失据,严重损害了其公信力。
    首先,IMF对近年来发生的多个经济和金融危机浑然不觉,未发出任何警告,其对世界经济的认知和把握能力饱受质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当年9月,IMF就认为危机接近尾声,而事实是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乃至韩国、俄罗斯和巴西。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化为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IMF同样缺乏预见。
其次,IMF向被救助国提供贷款时,以债权人的身份规定了诸多严格的条款,目的是让对方尽快恢复国际收支平衡,把债还清,却不太考虑被救助国的需求,有趁火打劫的嫌疑。在俄罗斯、阿根廷等国面临经济危机向IMF求助后,IMF通常会提出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汇率浮动等涉及国家主权的政策主张作为交换条件,这不仅让相关国家深感屈辱,而且多数情况下对应对危机于事无补。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向IMF申请580亿美元贷款时,IMF要求将破产的两家韩国银行出售给外国金融机构,使韩国人深感愤怒。印尼也曾向IMF请求支援,付出的代价是开放汇率市场,实施财政紧缩,这相当于将经济大权拱手让于IMF。
    韩裔英国经济学家张夏准在其《富国的伪善》中曾用一个故事讽刺了IMF的贷款条件:“假如我是一个小业主,想从银行借些钱来扩大我的工厂。对银行经理来说,针对我将来如何还钱设定一些单边条件是非常自然的;甚至针对我扩大工厂时使用何种建筑材料和购买何种机械设定一些条件,也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他附加的条件是,我应该减少脂肪摄入量,因为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使我身体不健康从而降低我偿还贷款的能力,那我就会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侵扰。”
IMF改革的缓慢,成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诞生的催化剂。多个国家争相加入AIIB,不仅仅是看到了世界范围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需求和前景,更是表达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制的强烈不满和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不力的一种警告。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